社评: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座丰碑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经过中老两国铁路技术人员和工人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中老铁路终于在12月2日老挝国庆节当天建成通车。这对中国和老挝来说,无疑是非常可喜可贺的,对老挝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这是老挝建国46年来对国庆节的最隆重献礼。

  11月30日,中国与老挝专门为此签署了铁路协定,这是两国之间第一个铁路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文件,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安全优质、便捷高效,深化友谊、形成示范等原则,由此约定两国铁路国境站及其站间区间范围内有关重要事项,是双方开展铁路跨境运输的基本规则,为跨境运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此前除了万象连接泰国廊开的约3.5公里的米轨铁路以外,老挝可说是“国无寸铁”,那段短短的米轨铁路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交通意义。老挝的国土面积与我国的广西不相上下,不仅远离出海口,而且没有一条铁路,交通运输完全依赖公路和以湄公河为主的水路,在以山区为主的老挝,其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中老铁路的开通,可以说圆了700万老挝人民的梦。毫无疑问,此举也将对推动老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与此同时云南省的普洱和西双版纳地区也因此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那里的发展速度将因此明显加快,居民的出行条件也将大为改善。该铁路开通后,昆明至万象可以朝发夕至,极大便利两国之间的往来。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比重高达80%,内外交通闭塞,贸易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外部投资匮乏,整体经济水平欠发达。中老铁路是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该铁路的建成将使老挝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助力老挝实现“从陆锁国成为陆联国”战略。与此同时,铁路建设还直接拉动了当地建材、电力、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沿线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通过铁路与中国的进一步连接,必将释放沿线地区的运能运力,物畅其流,人畅其行,重塑沿线双边产业、贸易往来、投资开发的崭新格局。以合作促发展,中老铁路将为中老两国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老铁路全长1022公里,其中老挝段414公里。中老铁路为I级电气化铁路,老挝段的时速为160公里。总投资400亿元人民币,中老双方按照7:3的股比合资建设。老挝段中的隧道和桥梁占比高达62.8%,因此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是“凿出来”和“架出来”的。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中老铁路属于泛亚铁路中线,在老挝段也主要由中国投资建设,后续将由中国运营。这是中国铁路国际化的样本,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条走出国门的中国铁路第,是第一条连接中国铁路网的国际铁路,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此前虽然中国有多条铁路通往俄罗斯、蒙古和哈萨克斯坦等国,但那些国家的铁路均为宽轨,火车在边境需要换轨,由此极大降低了效率。中越之间虽然也有两条铁路连接,那越南的铁路是早年由法国修建的,而且以米轨为主。

  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建成的第一条连接中国和邻国的铁路项目,中老铁路建成通车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此举无疑将进一步夯实两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和好伙伴”关系,推进两国的命运共同体建设。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耗能低、污染少,是推动互联互通最为有效的手段。尤其对类似老挝这样的低收入国家,铁路所将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怎么估计都不为过的。也正因为如此,自从该项目开工以来,老挝领导人和全体老挝人民对此期望极高,他们都在翘首企盼铁路的早日开通。其实,不仅是老挝,老挝的邻国对该项目也羡慕不已,希望他们那里也能建成这样的铁路,也享受一下现代化交通所带来的快捷和便利。此前由中铁六局承建的河内轻轨也已通车运行,为缓解该市的交通拥堵做出了贡献。

  中老铁路建设期间,直接参与铁路建设的老挝员工达1500人,许多人从原先对铁路相关技术一窍不通到成为独当一面的工匠,这对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中老蓝图还在老挝境内采购砂、道砟、水泥等材料费用超过36亿元,带动当地就业11万人。结合工程实施帮助沿线村民改建新建道路水渠、改造房屋、铺设水管等,有效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状况,义务支教168人次,义诊诊疗2650多人次,捐资捐物助学110多万元

  虽然中国援建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和连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与吉布提的亚吉铁路均早已通车,沟通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匈塞铁路也在顺利进展,联通印尼首都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也在按计划推进,但这些国家都远离中国,所以根本谈不上与中国的互联互通,因此其意义显然无法与中老铁路相提并论。

  按照预定规划,中老铁路只是昆明至曼谷铁路中的一段,今后该铁路将越过湄公河直达泰国首都曼谷,从而使老挝可借助铁路直达印度洋出海口,助力老挝走出远离港口的困境。今后甚至还将继续从曼谷经马来西亚延伸至新加坡,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泛亚铁路。   自从2017年底,中泰铁路宣布动工以来就一直十分低调。泰国总理巴育2019年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就明确表示,泰国将按时完成中泰高铁项目的建设计划,曼谷至廊开的高铁将在2023年正式开始运营。日前中国驻泰国大使韩志强会见了泰国总理巴育,向泰方转交了150万剂科兴疫苗以及价值1000万元的抗疫物资。巴育对此表示感谢,并希望在中老铁路开通后中泰双方加强合作和对接,建好中泰铁路。

  中泰铁路泰国段北起泰国东北部重要口岸廊开,一路向南,经乌隆府、孔敬府、呵叻府,东南方向至泰国南部工业重镇罗勇府港口玛塔卜,西南方向至曼谷,一共途经10个府,时速为250公里。泰国境内铁路工程分为两期修建。一期工程从曼谷至呵叻,全长约253公里;按预定计划是今年年底通车。二期工程从呵叻至廊开,全长约355公里,预定2022年通车。截至2017年10月末,中泰铁路已全线共开工207处。该项目将使泰国一跃迈入高铁时代,而目前泰国国内的铁路均为米轨铁路,不仅运量小,车速慢,而且事故频发,效率相当低下。泰国原先也曾希望与日本合作修建高铁,但看到日本在印度的高铁项目进展极为缓慢,而越南的高铁项目索性被取消,泰国当然要选择中国为合作伙伴。

  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精神,实施“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中老铁路就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理念。奔驰在中老铁路的列车被命名为“澜沧号”,这一命名源于老挝的古称澜沧王国和流经中老两国的澜沧江,寓意两国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关系。中老双方将携手努力,在建设好中老铁路的基础上,运营好、开发好中老铁路,把这条铁路建设成为两国友好的标志性工程,造福两国人民。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经过中老两国铁路技术人员和工人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中老铁路终于在12月2日老挝国庆节当天建成通车。这对中国和老挝来说,无疑是非常可喜可贺的,对老挝而言更是如此,因为这是老挝建国46年来对国庆节的最隆重献礼。

  11月30日,中国与老挝专门为此签署了铁路协定,这是两国之间第一个铁路领域的政府间合作文件,双方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安全优质、便捷高效,深化友谊、形成示范等原则,由此约定两国铁路国境站及其站间区间范围内有关重要事项,是双方开展铁路跨境运输的基本规则,为跨境运输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此前除了万象连接泰国廊开的约3.5公里的米轨铁路以外,老挝可说是“国无寸铁”,那段短短的米轨铁路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不具有任何实质性的交通意义。老挝的国土面积与我国的广西不相上下,不仅远离出海口,而且没有一条铁路,交通运输完全依赖公路和以湄公河为主的水路,在以山区为主的老挝,其效益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中老铁路的开通,可以说圆了700万老挝人民的梦。毫无疑问,此举也将对推动老挝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当然,与此同时云南省的普洱和西双版纳地区也因此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那里的发展速度将因此明显加快,居民的出行条件也将大为改善。该铁路开通后,昆明至万象可以朝发夕至,极大便利两国之间的往来。

  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比重高达80%,内外交通闭塞,贸易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外部投资匮乏,整体经济水平欠发达。中老铁路是两国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该铁路的建成将使老挝的经济发展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助力老挝实现“从陆锁国成为陆联国”战略。与此同时,铁路建设还直接拉动了当地建材、电力、物流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沿线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另外,通过铁路与中国的进一步连接,必将释放沿线地区的运能运力,物畅其流,人畅其行,重塑沿线双边产业、贸易往来、投资开发的崭新格局。以合作促发展,中老铁路将为中老两国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老铁路全长1022公里,其中老挝段414公里。中老铁路为I级电气化铁路,老挝段的时速为160公里。总投资400亿元人民币,中老双方按照7:3的股比合资建设。老挝段中的隧道和桥梁占比高达62.8%,因此有人说中老铁路“不是铺出来”的,是“凿出来”和“架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