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流昌:沉痛悼念郭伟峰社长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记者林艳)中国评论通讯社创社社长郭伟峰先生小型告别仪式日前在香港举行,国台办原局长、海协会原秘书长、香港中联办台务部原部长杨流昌致悼词,全文如下:

  乌云低垂,群峰肃立,悲风穿庭。今天,我们怀着锥心之痛会聚于此,送别一位用生命沟通两岸、以赤诚推动统一的无私奉献者、思想领航人,一位我们的亲人、挚友、恩师与引路人。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峰哥郭伟峰先生。

  郭伟峰先生是我们中国评论的创办人,一生心系两岸和平统一,致力于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他以笔为舟,以媒为桥,将两岸一家亲的信念刻进每一行文字,把国家统一的理想融于每一次发声。他是两岸关系浪潮中最坚韧的弄潮儿,是两岸交流长河里最明亮的灯塔。今天,我们不仅要悼念一位通透正直、觉悟无我的良师益友,更要致敬一位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燃烧生命的“两岸摆渡人”。

  一、破冰者:以新闻之刃,劈开两岸隔阂坚冰

  郭伟峰先生18岁立志当新闻记者;21岁入读武汉大学后,积极在武大民国建筑群中寻找两岸故事;25岁入职中国新闻社后,正式从事港澳台新闻工作,期间更以记者之眼、赤子之心,叩响了两岸沟通的第一扇门:1991年,郭伟峰先生以大陆记者身份首赴台湾采访“闽狮渔”事件,成为两岸相隔42年后首次踏上宝岛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之一,开启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序幕,载入了两岸新闻交流乃至两岸关系史册。

  郭伟峰先生的“破冰之行”意义非凡,正如国台办唁电所言,他“开创了大陆记者入台采访的先河”。两岸各界一致公认,郭伟峰先生是劈开两岸隔阂坚冰、推动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第一人。他的卓越贡献,为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树立了里程碑,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二、筑梦人:以媒体为桥,构建思想交流平台

  1997年,郭伟峰先生和今天也在场致祭的周建闽先生一起,受汪老委派来港创办《中国评论》月刊。此后,他陆续创办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评智库基金会等机构,奠定了“中评系”的基石。

  郭伟峰先生一直秉持“沟通两岸、融汇中华”的宗旨,他不仅是创办媒体,更以政治家的高度构建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思想交流平台”。在他引领下,《中国评论》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涵盖核心期刊、通讯社、新闻网、智库、出版社在内的综合性交流平台,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两岸共同媒体”、独特的智库媒体,在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舆论传播作用,成为思想对话的重要桥梁。

  因此,国台办在唁电中高度评价郭伟峰先生,赞誉他“积极促进两岸新闻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相互瞭解”;“着力推动两岸媒体、智库交流,开展两岸学术界沟通对话,为凝聚两岸社会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矢志不渝、鞠躬尽瘁”。

  三、传薪者:以思想为炬,照亮国家统一之路

  如果说新闻实践是郭伟峰先生的“战场”,那么理论建构便是他深耕的“后方”。他常说:“两岸关系不仅需要‘热交流’,更需要‘冷思考’;不仅需要‘情感纽带’,更需要‘理论支撑’。”基于数十年的观察与思考,他首创“一国两制新闻学”理论,倡导以新闻传播规律破解意识形态对立,用“双向沟通”取代“单向宣传”,用“民间叙事”弥合“官方话语”的裂隙,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观点新闻”“舆论代表”等新闻实践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填补了两岸新闻学的空白,更被载入两岸新闻史,成为两岸学界的重要指南。

  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道路上,郭伟峰先生带领中国评论,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深度结合,为两岸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和国家统一的理论建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2年,他创办中评智库基金会,秉持“以智促通、以研促融”理念,开创性地构建了两岸智库交流的新格局。在他的引领下,基金会与两岸三地及海外300多家智库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打造“思想者论坛”“港台影响力论坛”“中评青年论坛”等活动品牌,搭建起思想交流对话平台。

  2015年,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浪潮,郭伟峰先生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创造性地提出“不做两千万之一,而要做两千万归一”的发展理念,以前瞻性思维推动创立中评大数据中心。在他引领下,团队自主研发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成功突破传统涉台研究的思维局限,累计完成了上千份具有战略价值的研究报告。   四、掌灯人:永恒的灯塔,伟峰精神星火长明

  郭伟峰先生胸怀民族大义,以推动国家统一为己任。他倾尽毕生心力沟通两岸、融汇中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与担当。更令人动容的是,即便在病重期间,他最牵挂的仍是中评发展大计,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伟业。这份鞠躬尽瘁的敬业精神、弥足珍贵的实践智慧与高瞻远瞩的理论建树,已然化作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回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岸双向交流的破冰启航,到两岸关系大交流大发展,乃至现阶段台海局势的风高浪急。在两岸关系艰难曲折发展的每个阶段,我们都能看见郭伟峰先生坚毅前行的身影,都能听见中国评论掷地有声的理性呼声。他的名字,早已深深镌刻在两岸关系发展的里程碑中;他的精神,将继续指引着我们在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同志们、亲友们!

  郭伟峰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两岸新闻工作者,更是一位在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进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家、思想者,他将毕生心血奉献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大业。

  郭伟峰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却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那是对两岸一家亲的热忱坚守,是对和平理性的毅然信念,是对国家必然统一的坚定信仰;更是他用新闻、用媒体、用思想连接两岸的智慧与远见,以及“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铁肩担当。

  郭伟峰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一定会注视着我们——看着两岸青年继续他未竟的事业。郭社长,请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接过您的笔,继续书写两岸融合的故事;一定会守护好您的事业,继续搭建两岸心灵沟通的桥梁;一定会传扬好您的思想,继续为推进国家统一大业作出新的贡献,以慰先生在天之灵。   郭伟峰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星火不息,长明有继。”

  安息吧,郭伟峰社长!

  一路走好,我们永远的峰哥!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记者林艳)中国评论通讯社创社社长郭伟峰先生小型告别仪式日前在香港举行,国台办原局长、海协会原秘书长、香港中联办台务部原部长杨流昌致悼词,全文如下:

  乌云低垂,群峰肃立,悲风穿庭。今天,我们怀着锥心之痛会聚于此,送别一位用生命沟通两岸、以赤诚推动统一的无私奉献者、思想领航人,一位我们的亲人、挚友、恩师与引路人。他就是,我们最敬爱的峰哥郭伟峰先生。

  郭伟峰先生是我们中国评论的创办人,一生心系两岸和平统一,致力于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他以笔为舟,以媒为桥,将两岸一家亲的信念刻进每一行文字,把国家统一的理想融于每一次发声。他是两岸关系浪潮中最坚韧的弄潮儿,是两岸交流长河里最明亮的灯塔。今天,我们不仅要悼念一位通透正直、觉悟无我的良师益友,更要致敬一位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燃烧生命的“两岸摆渡人”。

  一、破冰者:以新闻之刃,劈开两岸隔阂坚冰

  郭伟峰先生18岁立志当新闻记者;21岁入读武汉大学后,积极在武大民国建筑群中寻找两岸故事;25岁入职中国新闻社后,正式从事港澳台新闻工作,期间更以记者之眼、赤子之心,叩响了两岸沟通的第一扇门:1991年,郭伟峰先生以大陆记者身份首赴台湾采访“闽狮渔”事件,成为两岸相隔42年后首次踏上宝岛台湾采访的大陆记者之一,开启了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的序幕,载入了两岸新闻交流乃至两岸关系史册。

  郭伟峰先生的“破冰之行”意义非凡,正如国台办唁电所言,他“开创了大陆记者入台采访的先河”。两岸各界一致公认,郭伟峰先生是劈开两岸隔阂坚冰、推动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第一人。他的卓越贡献,为两岸新闻交流合作树立了里程碑,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别墅装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