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在京追忆中评创办人郭伟峰先生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海涵)中国评论通讯社创社社长郭伟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9日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为缅怀郭伟锋先生,以“追思与展望”为主题的北京涉台研究联席会议第十一次研讨会日前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表示,伟峰社长身上展现的崇高精神风范和人性光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首先,伟峰社长对事业无比忠诚。受汪道涵会长的委托,伟峰社长创办《中国评论》杂志之后,经过几十年不懈奋斗,形成了包括杂志、出版社、通讯社、智库等在内的智库媒体集团。在这期间,伟峰社长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真正做到了用生命书写忠诚,为两岸交流与和平统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第二,伟峰社长思想锐利,理论造诣高。伟峰社长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政策理论理解深刻准确,对于新闻舆论的规律掌握系统深入,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评社的报导和文章体现了很高的理论水准,与伟峰社长注重思想引领有很大的关系。第三,伟峰社长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作为职业媒体人,伟峰社长倡导中评社高举理性旗帜,中评社的报导注重思想、注重思辨、注重思考,没有说教式的报导,做到了润物无声,促进心灵契合。第四,伟峰社长的君子风范值得我们学习。他爱憎分明,待人坦诚热情,重情重义,提携后辈,正能量满满,完全符合“正人君子”这四个字的涵义标准。“大业未竟身先去,风骨永留两岸间”。伟峰社长的精神会一直伴随我们,他的高尚品质我们也一定会学习、继承和弘扬。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晓光表示,伟峰社长在生活中是一个待人宽厚、乐于助人的人,在事业上是一个睿智豁达、坚韧不拔的人,他是一个具有开拓能力的创业者,也是一个深具战略格局的领导者。伟峰社长秉持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善意处理两岸关系,在两岸固有政治分歧依然存在、两岸同胞几十年来的隔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伟锋社长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用善意持之以恒地促进两岸同胞相互瞭解、心灵契合。用“两岸一家亲”的态度去对待台湾民众、用“两岸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态度去看待两岸关系,中评社做到了,而这样的态度也正是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精髓。可以说,在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上,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新闻传播方面,伟峰社长领导中评社做得很到位。伟峰社长还将中评社、中评网建设成了智库型媒体,并打造了一个涉台学术研究阵地,且重视科技赋能,致力于大数据建设。伟峰社长投入到两岸事业中并贯彻始终,再苦再难也未曾想过放弃,甘于奉献,鞠躬尽瘁。我们在此纪念他,就要把他的精神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由衷希望中评同仁能够坚守伟峰社长定下的风格基调,将伟峰社长留下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表示,伟峰社长辞世不简单地是一个好友相知的离世,而是两岸(不仅仅是大陆)“共同”失去了一位旗帜性的治国型人物。治国型人物从国家发展的高度,也就是治国的高度对待统一问题、研究统一问题,以国家最高利益、核心利益为目标,以治国的良方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伟峰社长是一位特殊的治国型人物,有着记者、学者、领导者的多重身份,有着新闻、学术、实务三位一体的生涯轨迹,他对岛内政局、两岸关系的看法有着很强的历史感和穿透力,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和把握比很多人更精准、更到位。在今天我们缅怀伟峰社长的时候,还应该记住他对两岸和平价值的理性态度和执着信念。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表示,惊闻伟峰社长离世的消息,心中满是愕然与悲恸。在涉台研究与媒体领域,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痛惜。他是一位勇于开拓的人、一位思想敏锐的人、一位谦逊低调的人、一位乐于助人的人。他留下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中评社的媒体矩阵,还是他的精神品质,都将激励着我们在涉台研究与两岸交流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李应博代表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向郭伟峰社长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和深切追思。她说,我们对痛失这样一位终其毕生精力耕耘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事业和做出卓越贡献的前辈致而深感惋惜,并致以以最深切的追思和缅怀!我们应传承伟峰社长的遗志,以鲜活案例推动两岸学界交流,为推动国家完全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振家表示,郭社长是一个平和谦逊、有格局有情怀的勇敢者,有着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在两岸关系上投入巨大精力和时间。他所创办的中评社报导理性、客观、务实,对两岸关系事宜进行全面及时报导,为涉台研究学者提供很大帮助。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表示,郭伟峰社长是我们大家数十年的好朋友,老朋友,感情深厚。今天我们追思这位老朋友,回想起来,不仅仅是我们与他个人和中评社的一系列联系与感情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伟峰社长创建中评社、中评网、中评智库所做的巨大贡献同样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伟峰社长创建的中评社+中评网+中评智库模式构建了一个涉台港澳信息宝库,是一个伟大创举;也是两岸关系研究学者成长的重要平台,培育并维护了一支基本的两岸关系研究队伍。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表示,郭伟峰社长作为享誉两岸的中国评论新闻社的创办人和灵魂人物,以他深邃的目光、敏锐的洞察和沉稳的笔触,在涉台界、在国家统一理论界和实践界,为我们的时代和国家统一大业留下了独具慧眼的注解。他的离去,是对台工作领域的巨大损失、是传媒界的巨大损失;他的风骨和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成为指引前行的灯塔。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周小柯表示,郭伟峰社长睿智深邃、高风亮节、乐于助人,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两岸情怀,具有宽广而深邃的思想,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郭伟峰社长长期致力于研究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祖国统一大业殚精竭虑,在统一大业在望之际,却骤然离我们而去,实在令人痛惜!作为郭伟峰社长的晚辈,沉痛悼念、深切缅怀郭伟峰社长,更要学习郭伟峰社长筚路蓝缕、百折不挠的开拓精神,领略感受郭伟峰社长深深的家国情怀、两岸情怀,化悲痛为力量,用实际行动发扬光大郭伟峰社长的未竟事业,积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添砖加瓦,以慰郭伟峰社长在天英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谢郁以书面形式表示,伟峰社长是两岸交流的开拓者与推动者,是具重要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及学术研究平台——中国评论的创立者与领导者,是长期深入观察国家统一、一国两制、台湾问题、港澳问题、国际问题的研究者与思想者。伟峰社长一路走来,心系统一,情寄两岸,殚精竭虑,沤心沥血,他的离去,是两岸新闻界、学术界的重大损失。他一生为国家统一的奉献与付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他倾尽心血打造的中国评论会继续为祖国统一、为两岸交流、为学术研究发光发热,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中评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海涵)中国评论通讯社创社社长郭伟峰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5月29日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为缅怀郭伟锋先生,以“追思与展望”为主题的北京涉台研究联席会议第十一次研讨会日前在北京联合大学举行。
北京市台办主任霍光峰表示,伟峰社长身上展现的崇高精神风范和人性光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首先,伟峰社长对事业无比忠诚。受汪道涵会长的委托,伟峰社长创办《中国评论》杂志之后,经过几十年不懈奋斗,形成了包括杂志、出版社、通讯社、智库等在内的智库媒体集团。在这期间,伟峰社长遇到过许多困难,但他从来没有动摇过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真正做到了用生命书写忠诚,为两岸交流与和平统一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全部。第二,伟峰社长思想锐利,理论造诣高。伟峰社长对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政策理论理解深刻准确,对于新闻舆论的规律掌握系统深入,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中评社的报导和文章体现了很高的理论水准,与伟峰社长注重思想引领有很大的关系。第三,伟峰社长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作为职业媒体人,伟峰社长倡导中评社高举理性旗帜,中评社的报导注重思想、注重思辨、注重思考,没有说教式的报导,做到了润物无声,促进心灵契合。第四,伟峰社长的君子风范值得我们学习。他爱憎分明,待人坦诚热情,重情重义,提携后辈,正能量满满,完全符合“正人君子”这四个字的涵义标准。“大业未竟身先去,风骨永留两岸间”。伟峰社长的精神会一直伴随我们,他的高尚品质我们也一定会学习、继承和弘扬。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马晓光表示,伟峰社长在生活中是一个待人宽厚、乐于助人的人,在事业上是一个睿智豁达、坚韧不拔的人,他是一个具有开拓能力的创业者,也是一个深具战略格局的领导者。伟峰社长秉持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善意处理两岸关系,在两岸固有政治分歧依然存在、两岸同胞几十年来的隔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伟锋社长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用善意持之以恒地促进两岸同胞相互瞭解、心灵契合。用“两岸一家亲”的态度去对待台湾民众、用“两岸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态度去看待两岸关系,中评社做到了,而这样的态度也正是中央对台大政方针的精髓。可以说,在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上,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新闻传播方面,伟峰社长领导中评社做得很到位。伟峰社长还将中评社、中评网建设成了智库型媒体,并打造了一个涉台学术研究阵地,且重视科技赋能,致力于大数据建设。伟峰社长投入到两岸事业中并贯彻始终,再苦再难也未曾想过放弃,甘于奉献,鞠躬尽瘁。我们在此纪念他,就要把他的精神遗产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由衷希望中评同仁能够坚守伟峰社长定下的风格基调,将伟峰社长留下的精神遗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