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记者访葛沟村 感受乡村振兴新面貌

港澳记者团一行14日下午来到葛沟村(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赞皇7月15日电(记者 海涵)宽阔整洁的柏油马路、栩栩如生的各式彩绘、错落有致的高门大屋,是记者对河北省赞皇县葛沟村的初印象。港澳记者团14日下午来到葛沟村,瞭解村庄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成果。

  记者一行先来到葛沟村便民综合服务中心。据葛沟村党支部书记郭彩彬介绍,葛沟村478户1451人,脱贫户35户80人。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精品美丽乡村、省三星级平安示范村。他说,当前村里的红薯种植产业和大棚蔬菜产业正蓬勃发展,同时也在争取光伏发电项目,下一步,这些项目叠加能够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100万元。

  郭彩彬告诉记者,当前,葛沟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5000元以上,村民收入来源多样,比如很多年轻村民在外跑运输,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8000元收入;留守在村里的村民则可参与一些车间工作来获得收入。

  郭彩彬提到,2021年起,中央港澳办秘书局与葛沟村结对共建。港澳爱心企业人士也积极捐资助力村庄发展建设,也会为因病致贫的困难户捐赠一部分医药费。由于与港澳有着这样的连结,记者看到,村庄里的彩绘特别融入了港澳元素。

  记者一行走访了村民王大哥的家。早年间,王大哥家因病致贫。脱贫后,王大哥一家的年收入已经能达到三至四万元。房子翻新了,家电装上了,车子停在院中,女儿的奖状贴满墙,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葛沟村特产(中评社 海涵摄)

  村民王大妈家在王大哥家对面,她家的二层小楼也是这些年新建的,花费了五六十万。谈到这些年来生活的变化,王大妈笑容满面,“变化大了!以前门口的地都是土疙瘩,现在的路都修成了柏油路,出行更方便了。”王大妈说,村里的干部起到了带头作用,带着村民们干实事,村民们更要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物质条件变好了,葛沟村也十分重视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和美乡村。在社会文明建设方面,村里提供了各项暖心的便民服务——为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村里的幸福共享食堂成立,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鉴于有县民政部门的补贴,老人每餐仅需自付两元,每周食谱张贴在食堂窗口旁,荤素搭配得宜;此外,爱心理发室、爱心洗衣房等也关注老龄群体,为他们提供每月一次的免费理发和洗衣服务。作为中央港澳办秘书局结对共建的村庄,葛沟村还借鉴了香港韧性社区的经验,打造志愿者体系,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增强志愿者的技能培训,让村民可以在必要时更好互帮互助。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村里设有图书室,以方便村民随时前来阅读;还设有人民调解室,作为化解民间纠纷的首要途径。

  乡村振兴亦是人才振兴。通过“引凤归巢”计划,葛沟村两位大学生回到本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村长助理小王告诉记者,回到村里工作,感觉很亲切。家乡建设好了,自己也很骄傲。他表示,留在家乡发展也有很多好机会和好平台,比如村里有红薯产业、养殖场、蔬菜大棚等,年轻人可以用自己的新思想贡献新想法,利用互联网平台将家乡的好产品推广出去,提升产品附加值。

葛沟村志愿服务体系(中评社 海涵摄)

葛沟村人民调解室(中评社 海涵摄)

葛沟村会议室(中评社 海涵摄)

港澳爱心企业人士也积极捐资,助力村庄发展建设(中评社 海涵摄)

幸福共享食堂(中评社 海涵摄)

食堂菜单(中评社 海涵摄)

郭彩彬(中评社 海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