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表现、成因及影响
中评社╱题:试析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表现、成因及影响 作者:夏昂(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孙云(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在对外关系上一面倒向美国,对美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色彩。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具体表现包括:谋求加入美国“印太战略”;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斥巨资购买美国军事装备;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利用美国扩展所谓“国际空间”。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成因包括:台湾的历史传统;民进党的理念;平衡来自大陆的压力;“联美拒统”的需要。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附给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和台湾的对外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拒絶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却一面倒向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政治依附特征。
一、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表现
(一)政治上,谋求加入美国“印太战略”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民进党当局积极配合,第一时间就在台湾“外交部”下设立“印太办公室”,显示对“印太战略”的重视。①民进党当局希望将台湾打造成区域内与印度和澳大利亚战略价值一样的“印太战略支点”,以此进入美国的“印太朋友圈”,实现“对美合作新模式”。②美国的“印太战略”有着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意味,这正好符合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的政策目标,对民进党当局来说,“印太战略”是一个战略机遇,必须要抓住,因此不遗余力地支持“印太战略”。民进党当局自认为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使得台湾有能力应对大陆的“压力”,在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里面都提到台湾。民进党当局因此认为台湾是美国“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甚至狂妄地表示台湾要成为美国与中国大陆博弈中的“棋手”而非“棋子”。实际上,台湾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在“印太战略”中的地位无法跟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提并论,台湾参与“印太战略”也祗是低层次的参与,比如祗能参加一些低层级的对话。所以,民进党当局虽然声称台湾是“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外界都清楚台湾祗是“印太战略”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二)经济上,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扩大对美投资
奥巴马时期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主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TPP不完全是单纯的经济议题,而是外交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大力推行TPP,不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是包含地缘政治的战略考量。民进党当局对TPP抱有极大的兴趣,迫切希望台湾加入。早在2011年,蔡英文任民进党主席时就表示,一旦民进党重新执政就将推动参与TPP谈判。在台湾2016年选举期间,参与TPP成为蔡英文重要的经济政策内容之一。2016年胜选后,蔡英文频繁会见美国官员,表达台湾对参与TPP的迫切需求,表示台湾一定要加入TPP,同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为此还专门成立“TPP工作小组”,处理有关TPP的事宜。③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对外关系中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讨好特朗普,民进党当局提出要大力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扩大对美投资,将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作为首要任务。④2018年,台湾向美国购买了价值43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美国牛肉就占台湾市场份额的55%,台湾还通过美国进口了超过八成的谷物。2019年9月,台湾华航向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了6架波音777客机,价值21亿美元,占当年波音全球订单的六分之一。2019年蔡英文还派出史上规模最大112人的代表团参加美国商务部举办的“选择美国投资高峰会”,蔡英文宣称“这证明台湾不但是美国坚实的民主盟友,也是可靠的经贸伙伴”。被民进党当局引导去美国投资的包括台湾最有竞争力的台电、台积电等企业,去美国投资很可能让这些企业失去技术、资金、人才优势。2021年初,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民众的反对,正式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进口台湾,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⑤民进党当局不顾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试图以“莱猪”进口推动台美经贸关系发展。由此可见,民进党当局提升台美经贸关系不是商业上的互惠行为而是迎合美国的政治操弄。
(三)军事上,斥巨资购买美国军事装备,甘做“冤大头”
民进党当局为了讨好美国,花巨资向美国购买军事装备。这些装备不仅对台湾意义不大,而且价格相比美国卖给其他国家高得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冤大头”,民进党当局在向美国军购方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祗能任美国“狮子大开口”。以2019年的F-16V战机项目为例,美国出售给台湾66架F-16V战机总价为80亿美元,平均每架约1.2亿美元,而美国2017年出售给巴林的19架F-16V战机,单价仅7000万美元,同样的战机相差竟然达到5000万美元。再如2018年美台22亿美元的军购案,包括108辆M1A2主战坦克和250枚“毒刺”防空导弹,其中美国售台的M1A2坦克单价为1850万美元,而正常美国对外出售该款坦克的单价仅为860万美元。更离谱的是,美国通常出口型“毒刺”导弹的单价是3.8万美元,而出售给台湾的却高达76万美元。此外,民进党当局还以56亿新台币购买了美国海军两艘舰龄达30年的二手佩里级巡防舰,幷声称这可以提高台军反潜侦搜能力,然而实际上这种军舰已经在美国海军退役多年,仅供靶舰使用。⑥民进党当局通过对美军购鼓吹“美台关系达到新高度”,以为一味讨好美国就能获得美国的支持,而实际上巨额军购祗是民进党当局单方面“花钱买心理安慰”。民进党当局不反思其两岸政策,指望通过对美军购获得“安全感”祗是徒劳。
(四)中美关系上,急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出现了大幅调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中国是“修正主义大国”,“积极同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竞争”,“寻求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重塑对其有利的地区秩序”,⑦将中国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挑战,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从过去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变为全面竞争和遏制。基于这样的考虑,特朗普2018年开始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提出明显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不断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而民进党当局也看到了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趋势,为了实现其“依美制华”的目的,紧跟美国。为配合美国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民进党当局禁止台湾企业采购大陆相关产品,禁止大陆一些高科技产品在台湾市场销售;扩大对美投资,提升台美经贸关系;谋求强化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努力加强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关系。拜登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以台制华”的路线,不断向民进党当局释放危险信号,推动美台加速勾连。民进党当局迫不及待地想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甘愿成为美国对华博弈的“筹码”。
(五)对外关系上,通过美国扩展所谓的“国际空间”
蔡英文上台后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台湾的对外关系也受到影响,马英九时期两岸“外交休兵”的默契不复存在。但是民进党当局却想继续享受马英九时期台湾在“国际活动”上的便利,甚至妄图绕过两岸关系直接扩展对外关系。因此通过美国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就成了民进党当局唯一的选择。民进党当局一边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一边多次向美方强调美国对台湾“国际参与”的重要性。自2018年开始,美国支持台湾“国际参与”的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也更加多样。美国多次批评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打压”,白宫、国会、国务院都表达过对中国的不满。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设法“稳住”台湾的所谓“邦交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联合其盟友藉疫情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卫生大会(WHA),支持民进党当局的“以疫谋独”。拜登政府国务卿布林肯甚至还发表声明支持台湾“积极、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系统”。⑧
在疫情背景下,为了讨好美国,民进党当局在抗疫方面大搞“双重标准”。2020年初,民进党当局对不同地区入境台湾的人员采取不同标准的管制措施,对大陆湖北包机入台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普筛检疫和集中隔离,对美国入台航班人员却不进行普筛检疫,隔离也祗是居家隔离。⑨此外,台湾“外交部”还和美国在台协会(AIT)共同发表“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称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台美将进一步加强共同对抗疫情的合作。⑩在大陆早期疫情刚爆发时,民进党当局严禁口罩出口,而当美国疫情严重时,民进党当局却迫不及待地向美国提供口罩,希望藉共同抗疫讨好、依附美国,展现出“仇中媚美”的姿态。
二、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成因
(一)台湾的历史传统
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与美国一直关系密切,在台湾政坛,不论蓝营还是緑营都普遍对美国抱有好感,这已经成了台湾社会的一个共识。在历届台湾选举中,美国因素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个台湾政治人物获得了美国的认可,那几乎等于“过关”,如果得不到美国的肯定,那政治前景则不被看好。2011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台湾共识”,希望藉由“台湾共识”来取代“九二共识”,但因内容说不清楚,美国对蔡的两岸政策有疑虑。时任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公开背书“九二共识”,反对蔡英文的“台湾共识”,这一幕成为压垮蔡英文2012年选举的最后一根稻草。2015年,蔡英文将两岸政策调整为“维持现状”,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也获得了美国的认可。⑪基于过去的历史经验,蔡英文深知要想能继续掌握台湾的政治权力必须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其政策路线应该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样才能确保美国对蔡英文“放心”。因此,蔡英文在台湾2020选举前高调“过境”美国,向美国表忠心,以寻求美国对其连任的支持。
(二)蔡英文及民进党的理念
作为民进党出身的政治人物,蔡英文代表的是民进党的利益和价值观,其政策路线深受民进党的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包括两部分: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早期民进党是在反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背景下成立的,自由主义“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口号比较符合台湾民众“出头天”的心理,有利于争取台湾民众,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而随着岛内政治的发展,“台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占了上风,“台独”成了民进党的终极政治目标,这体现在《民进党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当中。民进党惯用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里的一些核心词彚如“自由、民主、人权”包装“台独”思想,企图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实质就是“台湾独立”意识。当前,随着民进党在台湾政治中“一党独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台独”的意识形态反藉自由民主之名成为民进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民进党内供奉的“神主牌”,幷且在蔡英文上台执政后转化为政策路线。⑫
民进党当局在对外关系中,高举“自由民主”的大旗,强调台湾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企图通过“价值观的一致性”获得西方世界的支持。2019年11月,蔡英文在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智库学者时,再次强调台湾站在守护民主价值的第一道防线,会持续跟美国以及理念相近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捍卫民主的价值与生活方式。⑬2021年12月,拜登政府组织召开了有110个国家参加的所谓“民主峰会”,民进党当局也被邀请参加。实际上,“自由民主”祗是民进党当局发展与西方世界关系的“一张牌”,其真正的核心理念还是“台独”。
蔡英文上台后拒絶“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大幅倒退。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不断推动“去中国化”,实行“柔性台独”,利用民进党掌握立法机构多数优势,修改所谓的“国安五法”,强行通过“反渗透法”等,阻碍两岸交流,打压岛内统派,公然实行“緑色恐怖”,制造“寒蝉效应”。这一系列行为的后果就是引发大陆更严厉的反制“台独”措施,解放军的军机军舰绕岛巡航,大陆暂停陆客赴台,台湾代表接二连三地被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拒之门外。然而民进党当局却公然宣称“台湾受到大陆的巨大压力”,指责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并呼吁国际社会“声援台湾”,联合台湾一起“抗衡大陆”。美国对此也有所回应,比如派出军舰和军机穿越台湾海峡,实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还拉拢盟友一起这样做;强调台湾是“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美国公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公然将台湾称为“国家”,强调美国与台湾进行军事合作的目标是确保台湾能维持安全、自信、免受外部威胁。⑭
(四)“联美拒统”的需要
近年来,台湾当局故意制造两岸对抗,杯葛两岸交流。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五点建议,还提到探索“两制”台湾方案。民进党当局第一时间做出了“始终未接受‘九二共识’”、“台湾絶不会接受‘一国两制’”的回应,还针对两岸关系提出了“四个必须”,针对两岸交流声称要建构“三道防护网”。⑮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却加紧投靠美国,执意要走“联美拒统”的路线,通过购买美国武器,谋求纳入美国战略,联合美国对抗大陆,阻挠国家的统一进程。台湾问题之所以长期难以解决,说到底还是美国因素。美国利用一中政策的模糊性,一直保持跟台湾的政治、军事关系。在当前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出于“联美拒统”的需要,民进党当局高举“抗中牌”和“亲美牌”,配合美国对抗中国大陆,彻底背离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严重伤害了两岸同胞的感情,也损害了广大台湾民众的利益。⑯
三、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影响
(一)对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
政治方面,让台湾完全沦为美国的“棋子”。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附实际上是要将台湾完全跟美国捆绑在一起,将台湾纳入美国的战略之中,完全沦为美国的政策工具。美国之所以让台湾依附,是看重了台湾作为“筹码”的战略价值,美国深知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美国在中美博弈中打“台湾牌”,不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还可以实现“以台制华”,遏制中国崛起。而作为美国“棋子”的台湾,祗会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经济方面,让台湾沦为美国的“提款机”。特朗普上台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就是要在对外关系中将美国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美台关系也不例外,台湾要想获得美国的支持,在对美关系中也迎合“美国优先”。民进党当局用台湾民众的血汗钱给美国交“保护费”,让台湾沦为美国的“提款机”。
社会方面,加重台湾社会“亲美、崇美、依美”的心态。台湾社会历来就有“亲美、崇美、依美”的心态,这是历史上国民党跟美国关系密切而延续下来的传统。美国对台湾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很深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的台湾学生选择到美国留学获取学位,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受到人们的推崇,台湾的政治精英将访美视为一种捞取政治资本的荣耀,甚至还有更极端的“亲美”势力,成立了“五一俱乐部”,要“台湾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州”。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附顺应了台湾社会这种“亲美”的意识,民进党当局主动依附美国,使得“亲美”成为一种明确的政策导向,⑰加重了台湾社会“亲美、崇美、依美”的心态。
(二)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拜登上台后继承了特朗普对华强硬的政策路线,中美博弈加剧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在这场博弈中,政治上彻底地倒向美国,文化上全面“去中国化”,经济上减少对中国大陆的依赖,这就是民进党当局目前的战略。⑱民进党当局一味“挟洋自重”,积极依附美国,甘当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马前卒”,在经贸、科技、印太、南海等议题上配合美国对华发难,这样导致的后果祗能是两岸关系越来越紧张,陷入相互对抗的恶性循环。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J.Stapleton Roy)在2017年就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已从美国作为一个因素,迈向两岸自己决定他们的关系。如果台湾依赖美国,就成了一种古巴化的台湾——亦即完全依赖外国的安全保证来保卫其利益,如果利益发生变化,则台湾很快会失去保护”。⑲所以,民进党当局的对美国的依附不但不会让台湾获得安全依靠,反而会让两岸关系变得更加危险。
(三)对台湾对外关系的影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一个中国原则已经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而且这种趋势不可逆转。现在大陆已经完全掌握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大陆有充足的手段遏制“台独”,包括阻止台湾的“国际参与”,对此民进党当局心里非常清楚,因此她选择在“外交”上依附美国,希望美国平衡大陆在台湾“国际空间”上的“压力”。虽然美国通过的“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等都含有提高美台交流级别和支持台湾“国际参与”的内容,但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四、结论
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政策具有很强的依附性与寄生性,因此其效果必定会受制于美国的国家战略以及美国的对华政策。由于美国的对台政策一定从属于中美关系大局,美国是不可能真正支持台湾“独立”的,因为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即使是特朗普在刚当选总统时跟蔡英文通电话,对一个中国政策发生过摇摆,最终还是表示接受一个中国政策。拜登政府也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所以,尽管美国对民进党当局的主动依附给予了一些回应,比如提升了美台官员交往的层级,出台了一系列“挺台”法案,加强了与台湾的军事安全联系等,但在实质上仍然没有偏离一个中国政策,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政策始终受到中美关系大局的制约。总之,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附性祗是一厢情愿,台湾不但无法获得美国的保护,反而会让美国在对华关系中有机可乘,有牌可打,导致的后果就是台湾将进一步沦为美国对华博弈的“筹码”。毫无疑问,这将进一步加剧台海的紧张形势,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民进党当局“依美制华”、“倚美谋独”必将自食恶果。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21年度规划课题——拜登政府台海政策“再模糊化”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G13)
注释:
①《台外事部门成立“印太科”吴钊燮揭牌》,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253_14678_105065639_1_0511103129.html,2018-05-11。
②童立群:《2018年台湾对外关系综述》,《现代台湾研究》,2019年第01期,第60页。
③刘相平、张萌:《蔡英文谋求台湾加入TPP意欲何为?》,《两岸关系》,2016年第05期,第15页。
④《蔡英文:台美双边贸易协定是首要任务》,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7_0_105606099_1_1119172103.html,2020-02-20。
⑤《“莱猪”来了!台岛怎一个乱字了得》,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0105/c1002-31989075.html,2021-01-15。
⑥《蔡英文黩武固盘强推F16军购案分7年买入66架》,大公网,http://www.takungpao.com/news/232110/2019/0906/345763.html?utm_source=UfqiNews,2020-03-15。
⑦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7/12/NSS-Final-12-18-2017-0905-2.pdf.
⑧《布林肯发声明声称“支持台湾参与联合国系统”,赵立坚回应强调4点基本立场》,环球网,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LF50f0AwZ,2021-10-26。
⑨《回应欧美入境管制 陈时中:会研拟特别作法》,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46_0_105725292_1_0330180842.html,2020-03-30。
⑩《台美共同防疫 蔡:也寻求其他国家合作》,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46_0_105715608_1_0318184749.html,2020-03-18。
⑪刘匡宇:《AIT新馆揭开面纱,初显新功能定位》,《世界知识》,2018年第13期,第65页。
⑫叶世明:《民进党政策体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分析》,《台湾研究》,2006年06期,第19页。
⑬《董云裳等美国学者访台 蔡英文会见》,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93_4030_105597232_1_1111145818.html,2020-02-25。
⑭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preparedness,partnerships,and promoting a networked region”.https://media.defense.gov/2019/May/31/2002139210/-1/-1/1/DOD_INDO_PACIFIC_STRATEGY_REPORT_JUNE_2019.PDF,2020-01-01。
⑮《蔡英文:絶不接受一国两制》,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46_0_105297594_1_0102162804.html,2020-02-17。
⑯《胡淑慧:蔡英文“联美抗中”的风险与代价》,华夏经纬网,http://www.huaxia.com/thpl/djpl/2019/07/6167282.html,2020-01-20。
⑰《王建民:台湾社会强烈的亲美、崇美、依美心态与倾向》,华夏网,http://www.huaxia.com/thpl/djpl/2019/09/6221775.html,2020-02-20。
⑱《张亚中:蔡一面倒向了美国不在乎“邦交”全断》,环球网,https://m.huanqiu.com/article/9CaKrnKbJ5O,2020-02-20。
⑲《美前驻华大使:台湾若完全依赖美国会付出代价》,观察者网,https://www.guancha.cn/global-news/2017_04_22_404850.shtml,2020-02-15。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2年6月号,总第294期)
中评社╱题:试析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表现、成因及影响 作者:夏昂(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孙云(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摘要】民进党蔡英文上台后,在对外关系上一面倒向美国,对美国表现出很强的依附性色彩。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具体表现包括:谋求加入美国“印太战略”;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斥巨资购买美国军事装备;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利用美国扩展所谓“国际空间”。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成因包括:台湾的历史传统;民进党的理念;平衡来自大陆的压力;“联美拒统”的需要。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附给台湾政治、经济、社会,以及两岸关系和台湾的对外关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蔡英文2016年上台后拒絶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陷入僵局。与此同时民进党当局却一面倒向美国,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政治依附特征。
一、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表现
(一)政治上,谋求加入美国“印太战略”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印太战略”,民进党当局积极配合,第一时间就在台湾“外交部”下设立“印太办公室”,显示对“印太战略”的重视。①民进党当局希望将台湾打造成区域内与印度和澳大利亚战略价值一样的“印太战略支点”,以此进入美国的“印太朋友圈”,实现“对美合作新模式”。②美国的“印太战略”有着明显的针对中国的意味,这正好符合民进党当局对抗大陆的政策目标,对民进党当局来说,“印太战略”是一个战略机遇,必须要抓住,因此不遗余力地支持“印太战略”。民进党当局自认为加入美国的“印太战略”使得台湾有能力应对大陆的“压力”,在心理上能获得“安全感”。
无论是特朗普政府还是拜登政府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里面都提到台湾。民进党当局因此认为台湾是美国“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有重要地位,甚至狂妄地表示台湾要成为美国与中国大陆博弈中的“棋手”而非“棋子”。实际上,台湾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在“印太战略”中的地位无法跟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提并论,台湾参与“印太战略”也祗是低层次的参与,比如祗能参加一些低层级的对话。所以,民进党当局虽然声称台湾是“印太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外界都清楚台湾祗是“印太战略”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二)经济上,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扩大对美投资
奥巴马时期美国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主导建立“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TPP不完全是单纯的经济议题,而是外交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大力推行TPP,不仅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更多的是包含地缘政治的战略考量。民进党当局对TPP抱有极大的兴趣,迫切希望台湾加入。早在2011年,蔡英文任民进党主席时就表示,一旦民进党重新执政就将推动参与TPP谈判。在台湾2016年选举期间,参与TPP成为蔡英文重要的经济政策内容之一。2016年胜选后,蔡英文频繁会见美国官员,表达台湾对参与TPP的迫切需求,表示台湾一定要加入TPP,同步融入区域经济整合,为此还专门成立“TPP工作小组”,处理有关TPP的事宜。③
特朗普上台后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对外关系中将美国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讨好特朗普,民进党当局提出要大力提升台美经贸关系,扩大对美投资,将台美双边贸易协定(BTA)作为首要任务。④2018年,台湾向美国购买了价值43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美国牛肉就占台湾市场份额的55%,台湾还通过美国进口了超过八成的谷物。2019年9月,台湾华航向美国波音公司订购了6架波音777客机,价值21亿美元,占当年波音全球订单的六分之一。2019年蔡英文还派出史上规模最大112人的代表团参加美国商务部举办的“选择美国投资高峰会”,蔡英文宣称“这证明台湾不但是美国坚实的民主盟友,也是可靠的经贸伙伴”。被民进党当局引导去美国投资的包括台湾最有竞争力的台电、台积电等企业,去美国投资很可能让这些企业失去技术、资金、人才优势。2021年初,民进党当局不顾岛内民众的反对,正式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进口台湾,在岛内引起轩然大波,⑤民进党当局不顾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试图以“莱猪”进口推动台美经贸关系发展。由此可见,民进党当局提升台美经贸关系不是商业上的互惠行为而是迎合美国的政治操弄。
(三)军事上,斥巨资购买美国军事装备,甘做“冤大头”
民进党当局为了讨好美国,花巨资向美国购买军事装备。这些装备不仅对台湾意义不大,而且价格相比美国卖给其他国家高得多,成为名副其实的“冤大头”,民进党当局在向美国军购方面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祗能任美国“狮子大开口”。以2019年的F-16V战机项目为例,美国出售给台湾66架F-16V战机总价为80亿美元,平均每架约1.2亿美元,而美国2017年出售给巴林的19架F-16V战机,单价仅7000万美元,同样的战机相差竟然达到5000万美元。再如2018年美台22亿美元的军购案,包括108辆M1A2主战坦克和250枚“毒刺”防空导弹,其中美国售台的M1A2坦克单价为1850万美元,而正常美国对外出售该款坦克的单价仅为860万美元。更离谱的是,美国通常出口型“毒刺”导弹的单价是3.8万美元,而出售给台湾的却高达76万美元。此外,民进党当局还以56亿新台币购买了美国海军两艘舰龄达30年的二手佩里级巡防舰,幷声称这可以提高台军反潜侦搜能力,然而实际上这种军舰已经在美国海军退役多年,仅供靶舰使用。⑥民进党当局通过对美军购鼓吹“美台关系达到新高度”,以为一味讨好美国就能获得美国的支持,而实际上巨额军购祗是民进党当局单方面“花钱买心理安慰”。民进党当局不反思其两岸政策,指望通过对美军购获得“安全感”祗是徒劳。
(四)中美关系上,急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出现了大幅调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特朗普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称中国是“修正主义大国”,“积极同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竞争”,“寻求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重塑对其有利的地区秩序”,⑦将中国视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挑战,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从过去合作为主、竞争为辅转变为全面竞争和遏制。基于这样的考虑,特朗普2018年开始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科技战”;提出明显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不断在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而民进党当局也看到了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趋势,为了实现其“依美制华”的目的,紧跟美国。为配合美国对华“贸易战”、“科技战”,民进党当局禁止台湾企业采购大陆相关产品,禁止大陆一些高科技产品在台湾市场销售;扩大对美投资,提升台美经贸关系;谋求强化台湾在美国“印太战略”中的地位,努力加强与美国的政治、军事关系。拜登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以台制华”的路线,不断向民进党当局释放危险信号,推动美台加速勾连。民进党当局迫不及待地想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急先锋”,甘愿成为美国对华博弈的“筹码”。
(五)对外关系上,通过美国扩展所谓的“国际空间”
蔡英文上台后不承认“九二共识”,导致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台湾的对外关系也受到影响,马英九时期两岸“外交休兵”的默契不复存在。但是民进党当局却想继续享受马英九时期台湾在“国际活动”上的便利,甚至妄图绕过两岸关系直接扩展对外关系。因此通过美国扩展台湾的“国际空间”就成了民进党当局唯一的选择。民进党当局一边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一边多次向美方强调美国对台湾“国际参与”的重要性。自2018年开始,美国支持台湾“国际参与”的力度不断加大,手段也更加多样。美国多次批评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打压”,白宫、国会、国务院都表达过对中国的不满。美国还通过各种手段设法“稳住”台湾的所谓“邦交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联合其盟友藉疫情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世界卫生大会(WHA),支持民进党当局的“以疫谋独”。拜登政府国务卿布林肯甚至还发表声明支持台湾“积极、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系统”。⑧
在疫情背景下,为了讨好美国,民进党当局在抗疫方面大搞“双重标准”。2020年初,民进党当局对不同地区入境台湾的人员采取不同标准的管制措施,对大陆湖北包机入台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普筛检疫和集中隔离,对美国入台航班人员却不进行普筛检疫,隔离也祗是居家隔离。⑨此外,台湾“外交部”还和美国在台协会(AIT)共同发表“台美防疫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称在“平等互惠”的原则下,台美将进一步加强共同对抗疫情的合作。⑩在大陆早期疫情刚爆发时,民进党当局严禁口罩出口,而当美国疫情严重时,民进党当局却迫不及待地向美国提供口罩,希望藉共同抗疫讨好、依附美国,展现出“仇中媚美”的姿态。
二、民进党当局对美依附的成因
(一)台湾的历史传统
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台湾与美国一直关系密切,在台湾政坛,不论蓝营还是緑营都普遍对美国抱有好感,这已经成了台湾社会的一个共识。在历届台湾选举中,美国因素都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个台湾政治人物获得了美国的认可,那几乎等于“过关”,如果得不到美国的肯定,那政治前景则不被看好。2011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民进党参选人蔡英文曾经提出过所谓的“台湾共识”,希望藉由“台湾共识”来取代“九二共识”,但因内容说不清楚,美国对蔡的两岸政策有疑虑。时任美国在台协会(AIT)主席薄瑞光公开背书“九二共识”,反对蔡英文的“台湾共识”,这一幕成为压垮蔡英文2012年选举的最后一根稻草。2015年,蔡英文将两岸政策调整为“维持现状”,这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也获得了美国的认可。⑪基于过去的历史经验,蔡英文深知要想能继续掌握台湾的政治权力必须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其政策路线应该符合美国的利益,这样才能确保美国对蔡英文“放心”。因此,蔡英文在台湾2020选举前高调“过境”美国,向美国表忠心,以寻求美国对其连任的支持。
(二)蔡英文及民进党的理念
作为民进党出身的政治人物,蔡英文代表的是民进党的利益和价值观,其政策路线深受民进党的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民进党的意识形态包括两部分: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早期民进党是在反对国民党威权统治的背景下成立的,自由主义“自由、民主、人权、法治”的口号比较符合台湾民众“出头天”的心理,有利于争取台湾民众,推翻国民党专制统治。而随着岛内政治的发展,“台独”分离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占了上风,“台独”成了民进党的终极政治目标,这体现在《民进党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当中。民进党惯用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里的一些核心词彚如“自由、民主、人权”包装“台独”思想,企图构建出一种新的社会意识——“台湾主体意识”,实质就是“台湾独立”意识。当前,随着民进党在台湾政治中“一党独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台独”的意识形态反藉自由民主之名成为民进党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民进党内供奉的“神主牌”,幷且在蔡英文上台执政后转化为政策路线。⑫
民进党当局在对外关系中,高举“自由民主”的大旗,强调台湾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企图通过“价值观的一致性”获得西方世界的支持。2019年11月,蔡英文在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智库学者时,再次强调台湾站在守护民主价值的第一道防线,会持续跟美国以及理念相近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捍卫民主的价值与生活方式。⑬2021年12月,拜登政府组织召开了有110个国家参加的所谓“民主峰会”,民进党当局也被邀请参加。实际上,“自由民主”祗是民进党当局发展与西方世界关系的“一张牌”,其真正的核心理念还是“台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