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正全方位影响生物多样性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据中国科学报报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笔下描述了无数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

  今天,在钢筋混凝土浇灌起的一座座城市中,鸟声、鸟影日渐稀少。

  基于对中国城市鸟类近20年的观察数据,厦门大学讲席教授吕永龙团队及其合作者展示了首个洲际尺度的“快照”:许多受威胁鸟类分布的热点区域与城市化的热点区域高度重合,而且越是种类稀少的鸟类受到的不利影响越大。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城市化,重塑的不只是鸟类多样性版图。吕永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从动植物多样性到人类的社会生态,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始于一场“错位”的对话

  吕永龙依然记得,1991年中英两国生态学家的一次“错位”的对话。那时,英国生态学会代表团来华访问,尽管两边的参会者都是城市生态学者,但双方的关注点并不一致。

  “英国方面的几个人都是鸟类学家,他们认为如果一个城市的市中心有很多鸟,则说明它的生态是好的;而我们中国做城市生态学研究则是把人作为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吕永龙回忆道。

  后来,再反思那场对话,吕永龙越来越觉得,城市作为一个以人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必须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

  几年前,为了给《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提供科学支撑,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一个科学委员会。当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的吕永龙就曾提出,应将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作为一个前沿方向进行研究。

  随着全球城市人口总数不断上升,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及环境影响的前沿研究显得日益重要。但这个领域的研究存在“短板”,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的定点观测数据,在宏观尺度下研究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极具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