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老把式”学新招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道,稻谷收割季节,在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种粮大户张立友的稻田里,收割机、拖拉机等忙个不停,收割粳稻,播种小麦、油菜。

  “我是搞农业的‘老把式’了,现在请农机收割全部是通过手机下单,十分方便。”张立友说,他通过微信小程序“北斗智慧农服”填写了作业类型、面积、单价、总价、时间和地点,提交订单,很快就有农机手接单。

  承接订单的是南京市六合区玖铭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工作人员。该社负责人朱久保告诉记者,他们共有100多台(套)的作业机械,通过对农机实现统筹调配,使用效率大大提高,“过去忙闲不均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

  六合区是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据南京市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业装备科科长胡宏介绍,六合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投入运行后,已有59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92名农机手、129个生产主体、565台(套)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加入平台。

  “农户和农机手可实现线上联系,线下开展秸秆还田、插秧、植保、收割、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胡宏说,平台还提供农机租赁与维修、农产品加工、农资供应等综合农事服务,彻底解决了“有机无田耕、有田无机用”的问题。

  在六合,智能化已覆盖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南京市六合区天纬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搭建的“基于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融合服务平台”,可选取任一监控范围内的农田,查看风速、雨量、土壤、光照等实时数据;还能调整视频像素和角度,观察农作物的颜色、长势、有无病虫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