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新中国恢复在联国合法席位是历史必然
弹指一挥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25日,北京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决定在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后,为防范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将为此成立一个新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取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当时的国际组织——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20年,巅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在联合国成立后于1946年解散)。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这一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
中国在1945年派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受委托参加了代表团,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因此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1949年10月1日,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退守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互相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便以各种方式试图取得1949年底由于战败而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所拥有的联合国“中国”席位,并矢志不渝地为此付出不懈努力。
1950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再度否决苏联提出的中国代表权案。苏联代表马利克重返联合国安理会并担任轮值主席,并作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为中国代表”的裁决,该裁决以8:3被推翻。
1950年1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伍修权应安理会邀请出席朝鲜问题辩论,并就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指责“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是“非法的犯罪的行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
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百般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致使这一席位长期被台湾国民党当局窃据。
从1950年起,美国操纵表决机器,以各种借口,多次阻止联合国大会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然而,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联合国内亚非拉成员国的增加,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能获得微弱多数。因此,从1961年第十六届联合国大会起,美国又设置新的障碍,屡次将恢复中国代表权问题列为必须由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方能通过的所谓“重要问题。”
在1970年的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首次获得半数以上国家的赞同,但因不足三分之二多数而仍未能通过。
1971年8月,时任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声明》,公开抛出“两个中国”方案。此后,美、日等国又提出“重要问题”案及“双重代表权”提案,力图保持台湾当局在联合国的席位。所谓“重要问题”案,即任何剥夺“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建议都是重要问题;所谓“双重代表权”案,即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不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中国决不允许在联合国出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联合国大会就中国代表权问题激烈辩论之际,基辛格正在北京为安排尼克松访华与中方讨论相关事宜。在结束访华之际前往机场时,为客人送行的乔冠华在抵达机场后已得知联大通过了接纳中国的决议,但基辛格对此一无所知,因此他还很有把握地对主人表示:估计当年还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即便是这位资深外交家,对局势的迅速变化也缺乏准确的预判。
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后,毛泽东主席指示立即派遣以乔冠华为团长的代表团前往参加联合国大会。1971年11月15日上午,中国代表团成员气宇轩昂地走进会议大厅,在联合国礼宾官的带领下,乔冠华等人在标有CHINA的席位前入座。此刻,会场上所有的人都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当时一名记者上前询问乔冠华:“能否请您谈谈此刻的心情?”乔冠华对此仰天开怀大笑,笑得淋漓尽致,感染了整个会议大厅。记者不解其意,乔冠华反问道:“我现在的心情不是已经回答你的问题了吗?”在场的一位外国记者看到这一幕后,不失时机地按下快门,抓拍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不久《纽约时报》以“乔的笑”为题发表相关评论文章,这张照片后来还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尽管中国曾经徘徊在联合国大门之外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之久,但终究还是如愿以偿恢复了这一合法权利,这是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历史的必然。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任何企图,最终都将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这就是这段历史告知整个国际社会的一个深刻道理。
弹指一挥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25日,北京隆重纪念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意、日法西斯作战的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宣言》,决定在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后,为防范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将为此成立一个新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取代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当时的国际组织——国联(国际联盟的简称,成立于1920年,巅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在联合国成立后于1946年解散)。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为此专门召开了会议。6月26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同年10月24日,中、法、苏、英、美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这一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
中国在1945年派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会议,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受委托参加了代表团,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因此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之一。
1949年10月1日,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退守台澎金马的中华民国互相抗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便以各种方式试图取得1949年底由于战败而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所拥有的联合国“中国”席位,并矢志不渝地为此付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