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如何开新篇?郭玲丽语中评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记者卢哲)香港青年议题是现时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郭玲丽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教育问题是青年议题的关键。本身为注册教师的郭玲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对中评社记者回顾了香港25年来的教育状况,对未来香港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建议,期望香港教育“开新篇”,踏上“新征程”。
郭玲丽说,教育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基层巿民向上流的一个途径,是让青年看见希望的一个方向;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抱着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宗旨进行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的工作。“理想优质的教育可以为我们培养出未来优秀的主人翁。”
郭玲丽忆述,2019年,那些“黑暴”青年打砸店铺和酒楼,火烧持不同意见的长者,摧残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还错误认为自己是牺牲、是大义,更把自己美化成“时代英雄”。郭玲丽说:“当时的香港社会满目疮痍,尤记得看见佐敦街头被破毁的一砖一石时,我心头一紧泪随而下,不禁问到‘这是香港吗?是我的家吗?’”而学校更是重灾区,中大理大被称为“‘港独’兵工厂”、个别教师在社交媒体开帖谩骂、学生沦为“暴徒”……
“很明显,”郭玲丽说,“教育出现了问题。”据警方截至2021年11月的数字,2019“修例风波”中有10200多人被捕,其中4009人为学生(未成年学生1700余人)学生占被捕人数的近四成;而截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有80名老师被捕。在郭玲丽看来,教育一直是香港财政开支的三大版块之一,所以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必定不是资源不足。“资料显示,第五届政府投放在教育的公帑多达5700亿港元,单在2021年的投放在教育开支占据香港全年整体GDP的4.4%,更成为回归后历届政府之冠”。
郭玲丽说,香港以往推行的公民教育提出“香港是我家,齐来爱护她”,但在2019年的事件中,没有人“爱护她”,更没有人再提“香港是我家”。郭玲丽发问:“为何接受香港教育的学生,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能够泯灭心性参与那打砸抢烧的暴徒活动?为何投资如此巨大的金额在教育上,但香港却出现震惊全球的暴动?教育的缺失,令年轻人受到极端言论的唆摆误入歧途,当中出现的问题确实很值得我们深思细究。”
郭玲丽分析,青年学生参与暴动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受到学校教师影响。教育局早前公布资料,过去3年共接获445宗有关教师涉嫌违反专业操守的投诉,有344宗是与“修例风波”有关,有6人因而被取消注册教师资格,当中3人因参与2019相关违法事件而被判囚。
“教师都是我们教育体制下培育出来的,所以我常说‘差的不是我们的学生、不是我们的青年,差的是香港的教育’”。郭玲丽表示,要在短时间解决这问题,必须在政策上确保学生能接受正确思想的教学。
第一,要落实爱国教育政策。首先,要有“爱国的教师”才可以教出“爱国的学生”,所以要加强教师爱国教育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爱国情怀,才能落实正确的爱国教育;其次,要加强教师及教科书的监察,若发现涉及违反国安法等行为的严重失德教师及发行有问题教材的出版商,政府都必须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第二,要从小加强品德价值观教育。热爱国家该是学校的“第一课”,香港学校及课堂却“遗憾缺失”。要长远彻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从小开始加强品德价值观教育。
郭玲丽说:“当中不需要太多大道理,只需要从幼儿教育开始灌输正确的爱国思想,提升国民身份认同感,自然长大后会以国家的荣辱为自己的荣辱;从幼儿教育开始提倡公平合理,灌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公民教育思想,未来的主人翁就会自幼认清‘只要违法,不论有任何理由,都要接受惩罚’;激浊扬清,让青年明白爱国守法的重要,让香港回归守法社会。”
第三,要把握优势为青年开拓未来。郭玲丽强调,香港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让香港成为中西文化汇聚之地,多元化的国际大都市,享有“金融之都”的美誉,更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时代巨轮下,若青年一代能够充分利用香港中西文化汇聚与世界接轨的平台的优势,把握好“两文三语”的基础,把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拓宽视野,能使学习思维更具前瞻性和广泛性。
另一方面,郭玲丽认为,除了把握好现有优势,为配合未来发展,香港必须进行教育改革。
首先,配合创新科技时代趋势,推动多元化教育。郭玲丽说,学校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理想平台,所以检视及确保现有教育资源用得其所,才能达至事半功倍。“例如本港创科教育的发展上,现时STEAM教育、CODING教育、AI教育的课程在学校时推行运作都较为散乱,政府除了拨款资助学校添置与资讯科技相关课外活动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设备,以及单项式拨款推展相关教育课程外,是否还可以考虑将这些相关课程整合,让教学更有系统地进行?”
其次,随着科技发展,香港教育亦应与时并进,重新整理现时教育政策。“例如可以尝试推行‘元宇宙教室’,利用新科技平台让学生能早日应用科技和实践,培养学习兴趣和气氛;利用AI进行大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出配合学生最理想的教学课程,有效提升教学成效;重要的是在善用科技在学校行政工作上,精简现有程序,释放教师空间,让教师确实地进行教育工作,为我们下一代提供优质教育。”
郭玲丽强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革新教育必须怀有重大决心,“为孩子、为未来”,未来教育路上更要作好准备,保持现有教育优势,配合未来社会发展,培育爱国爱港、守法有为的下一代。郭玲丽说:“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香港需要良政善治,需要教育踏上新征途,因为这一切都是为着香港未来,培养以建设香港为己任的新青年。”
中评社香港7月16日电(记者卢哲)香港青年议题是现时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之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特别关心关爱青年人”。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郭玲丽在接受中评社专访时表示,教育问题是青年议题的关键。本身为注册教师的郭玲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对中评社记者回顾了香港25年来的教育状况,对未来香港教育的改革方向提出建议,期望香港教育“开新篇”,踏上“新征程”。
郭玲丽说,教育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基层巿民向上流的一个途径,是让青年看见希望的一个方向;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抱着以“生命影响生命”的宗旨进行立德树人、文化传承的工作。“理想优质的教育可以为我们培养出未来优秀的主人翁。”
郭玲丽忆述,2019年,那些“黑暴”青年打砸店铺和酒楼,火烧持不同意见的长者,摧残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还错误认为自己是牺牲、是大义,更把自己美化成“时代英雄”。郭玲丽说:“当时的香港社会满目疮痍,尤记得看见佐敦街头被破毁的一砖一石时,我心头一紧泪随而下,不禁问到‘这是香港吗?是我的家吗?’”而学校更是重灾区,中大理大被称为“‘港独’兵工厂”、个别教师在社交媒体开帖谩骂、学生沦为“暴徒”……
“很明显,”郭玲丽说,“教育出现了问题。”据警方截至2021年11月的数字,2019“修例风波”中有10200多人被捕,其中4009人为学生(未成年学生1700余人)学生占被捕人数的近四成;而截至2020年的数据显示,有80名老师被捕。在郭玲丽看来,教育一直是香港财政开支的三大版块之一,所以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必定不是资源不足。“资料显示,第五届政府投放在教育的公帑多达5700亿港元,单在2021年的投放在教育开支占据香港全年整体GDP的4.4%,更成为回归后历届政府之冠”。
郭玲丽说,香港以往推行的公民教育提出“香港是我家,齐来爱护她”,但在2019年的事件中,没有人“爱护她”,更没有人再提“香港是我家”。郭玲丽发问:“为何接受香港教育的学生,甚至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能够泯灭心性参与那打砸抢烧的暴徒活动?为何投资如此巨大的金额在教育上,但香港却出现震惊全球的暴动?教育的缺失,令年轻人受到极端言论的唆摆误入歧途,当中出现的问题确实很值得我们深思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