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大潮下,专硕“热”在何处

  中评社北京11月21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按照目前的打算,未来选择考研。但比起钻研学术,我个人对于实战更感兴趣,专硕(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记者注)本身的实践性更强一些,也更符合自己的预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的本科生孟枳言很早就有计划读研。“翻译是一项需要长期练习和打磨的技术,无论是从翻译技巧来看,还是从提升自身知识储备的角度,考研都是必要的。”

  在选择考研方向时,孟枳言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专硕。在她看来,“学硕和专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专硕和学硕幷不存在“压缩版”或是“备胎”的关系。

  自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专业硕士发展过程“坎坷”,经历过不少偏见和质疑。它从曾经的学硕“备胎”,成了如今的考研主流。在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理性看待专硕热度的持续走高,如何正确选择考研的方向,如何培养国家、社会需要的专业实践性人才,都成为高校师生们关注的问题。

  报考人数增加,专硕越来越“热”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举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倾斜、报考人数增加,专硕的“热度”持续走高。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15.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人,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幷持续高速增长。在近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