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韦迪:知道战争的残酷才更理解和平的价值
中评社高雄7月13日电(作者 陈韦迪)热中战争的人之所以能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是因为战争与和平本质上是一对矛盾而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正如军事学家曾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和平是战争的反面,没有打仗哪会有“和平”二字。
军人和参与战争的人,他们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和死亡、残酷与痛苦,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所以渴望避免冲突,追求稳定与和谐。
此外,战争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利益冲突、恐惧与不安全感的深层根源,这些经验促使人们认识到和平不仅是理想状态,更是需要积极维护的成果。
当前国际局势紧张,可以预见未来的战场恐将比一战、二战,甚至俄乌冲突更为残酷无情,其战斗的激烈残忍、恐怖与杀戮,实在没有太多余时间让人性稍作停留,也无法指望国际支援能即时补位。
更因,高科技进步神速,时间与空间的压缩、资讯与AI科技日新月异的突破发展,已经让杀戮成为一场数位演算,只要满足“最小误差、最高效率”,即可秒下杀戮令,任何同情与怜悯都变得奢侈。
所以人类必须警觉面对未来战争将使时间、空间与人性理智的消逝。
当今,台湾执政党在“一中宪法”未改,却将“中国”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在缺乏明确法律授权基础下,把台湾推向准战争状态;然后以“反渗透”为名,掉转枪口把在野党和异议者都当作“境内敌对势力”,尤其在赖政府,从就任初的“两国互不隶属”,到日前定性中国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再到认同“脱中入北”又抛出大陆“统战”威胁、“十七项因应政策”等等倡议……如今,两岸关系已然锁进了一个死局。
看看俄乌战火里的儿童,分秒面临的危机只有炮火、饥寒和死亡。乌克兰七百五十万儿童中,就有三分之二流离失所;和平或战争的选择,武力绝非唯一考虑因素,政治因素往往更重要。
古人有言: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仇恨心态是兵凶战危的源头。
中国人的觉醒,战争无情、和平无价,交流无悔。
两岸和平绝对是台湾多数人民的心声与愿望,面对中国大陆,台湾需要的是更大的智慧,同时亦需要更多的耐心;即便两岸有再多歧异,只有透过交流才能对话,也只有对话才能寻求可能的相处之道。
否则,两岸将如同第一次大战时各国的集体梦游,由激烈对抗莫名地走向残酷战争。
笔者想提醒两岸智慧、爱民的领导者应积极为两岸永久和平创造机会。当今,两岸面对敌意螺旋不断提升之际,不知道台湾人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到在大国博弈中已经被美国带进战场,如果能提早自醒自救或许还来得及!
结论,懂得战争的人都能明白,和平不是自然存在,而是经过妥协、对话与准备才能实现的状态。
(作者:陈韦迪,台湾财团法人中华民族发展基金会副董事长)
中评社高雄7月13日电(作者 陈韦迪)热中战争的人之所以能懂得和平的重要性,是因为战争与和平本质上是一对矛盾而又相互转化的关系。
正如军事学家曾说: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和平是战争的反面,没有打仗哪会有“和平”二字。
军人和参与战争的人,他们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和死亡、残酷与痛苦,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与来之不易,所以渴望避免冲突,追求稳定与和谐。
此外,战争揭示了人类社会中利益冲突、恐惧与不安全感的深层根源,这些经验促使人们认识到和平不仅是理想状态,更是需要积极维护的成果。
当前国际局势紧张,可以预见未来的战场恐将比一战、二战,甚至俄乌冲突更为残酷无情,其战斗的激烈残忍、恐怖与杀戮,实在没有太多余时间让人性稍作停留,也无法指望国际支援能即时补位。
更因,高科技进步神速,时间与空间的压缩、资讯与AI科技日新月异的突破发展,已经让杀戮成为一场数位演算,只要满足“最小误差、最高效率”,即可秒下杀戮令,任何同情与怜悯都变得奢侈。
所以人类必须警觉面对未来战争将使时间、空间与人性理智的消逝。
当今,台湾执政党在“一中宪法”未改,却将“中国”定义为“境外敌对势力”,在缺乏明确法律授权基础下,把台湾推向准战争状态;然后以“反渗透”为名,掉转枪口把在野党和异议者都当作“境内敌对势力”,尤其在赖政府,从就任初的“两国互不隶属”,到日前定性中国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再到认同“脱中入北”又抛出大陆“统战”威胁、“十七项因应政策”等等倡议……如今,两岸关系已然锁进了一个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