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
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和重点任务。今年是《规划》的收官之年,阶段性目标都实现了吗?重点任务完成得如何?“各地各有关部门齐心协力落实落细《规划》,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重大成就。”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95%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规划》实施始终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紧紧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15.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加快种业振兴,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分别比2017年提高3.5个、6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
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对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两年,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600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