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流昌:继承辛亥革命精神要贯彻爱国者治港

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9月25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24日下午在港举行。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致辞指出,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要坚决贯彻“爱国者治港”,把香港“一国两制”事业推向前进。爱国者治港,乱港者出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央果断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香港实现了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前几天举行的香港选委会选举,顺利产生了新一届选委会。新选委来自香港社会各界别各阶层,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新选举制度均衡参与的优势,相信在未来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选举时,一定能够选出有家国情怀、有香港情怀、德才兼备的管治团队,推动香港特区良政善治,不断增进香港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杨流昌提到,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与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召开纪念座谈会,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发扬光大辛亥革命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很有特殊意义。多年来,两个团体以弘扬中山精神、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为宗旨,广泛团结海内外有识之士,开展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为建设香港、服务两岸、贡献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救亡、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最鲜明的底色。就此,他分享了三点看法。

  首先,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辛亥革命是一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的爱国救亡运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国难当头,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可悲的是,当时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救亡意识尚未觉醒,像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那种抗英活动还很少见。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民众就地观战,主动向侵略者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普通百姓认为,这是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打败了是割皇帝的地,赔皇帝的款,与
我又何干?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讲,四万万同胞一盘散沙而已。

  杨流昌表示,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伟大里程碑。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国家救亡图存意识觉醒,中华民族思想获得空前解放。中国革命历史启示我们,国家始终是国民个体的依托和坚强后盾。与祖国分离时,香港同胞遭受“二等公民”的歧视;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当家做主,扬眉吐气。中国是包括香港市民在内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我们荣辱与共、血脉相连。许多香港朋友表示,在观看国庆阅兵、参观驻港部队军营、观看奥运比赛、与空间站航天员对话等等,处处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处处共享着中国人的尊严与荣光。我们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个人始终要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时刻心系中国这个大家,切实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中评社 沈而忱摄)

  其次,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要坚决贯彻“爱国者治港”,把香港“一国两制”事业推向前进。香港与辛亥革命渊源深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发韧地、武装起义策划地、革命事业后援地。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以香港为基地,联系海外侨胞,募集革命经费,运输起义军火,聚合革命志士,策动武装起义。从1895年至1911年16年里,孙中山先生直接策动了10次武装起义,其中6次在香港发动,香港给予了辛亥革命坚定的支持。中联办附近的中山纪念公园,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每当踏上记录中山革命史迹的地砖,驻足中山先生雕像,我都深切感受到香港革命历史深厚,香港人民勤劳勇敢,香港仁人志士辈出,这里从来不缺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杨流昌指出,孙中山先生除了领导革命,还提出了建国方略,致力建设国家。他指出“爱国心重者,其国必强,反之则弱”,鲜明旗帜地指出要由爱国者治理国家。联系到今天的香港,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爱国者治港,把香港治理好、发展好,确保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爱国者治港,乱港者出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之前由于制度上存在漏洞,反中乱港分子进入管治架构,使得香港社会乌烟瘴气、乱象环生。中央果断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香港实现了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前几天举行的香港选委会选举,顺利产生了新一届选委会。新选委来自香港社会各界别各阶层,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新选举制度均衡参与的优势。在座就有不少先进光荣当选选委,相信大家在未来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选举时,一定能够选出有家国情怀、有香港情怀、德才兼备的管治团队,推动香港特区良政善治,不断增进香港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要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孙中山先生在生命最后时刻仍然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但是,台湾问题至今还没有解决,祖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统一,说明革命还没有彻底成功,民族复兴还存在缺项。

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中评社 沈而忱摄)

  杨流昌表示,两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指出,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定论,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是民族大义,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一如既往,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再立新功。我本人从事对台工作30年,去过台湾数十次,有参访,有调研,有商谈,有交流,与许多台湾乡亲结下深情厚意。两岸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香港在发展两岸关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香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更为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率先垂范。今天我们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一国两制”,丰富“一国两制”,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更多更大贡献。

  杨流昌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辛亥革命先驱在内的数代仁人志士夙愿,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我们从事“一国两制”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胸怀“国之大者”,落实“爱国者治港”,把“一国两制”事业捍卫好、发展好、示范好,共同谱写香港爱国主义新篇章!

“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24日下午在港举行(中评社 沈而忱摄)

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中评社 沈而忱摄)

  中评社香港9月25日电(记者 沈而忱)由香港各界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系列活动筹备委员会主办、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承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24日下午在港举行。香港中联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致辞指出,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要坚决贯彻“爱国者治港”,把香港“一国两制”事业推向前进。爱国者治港,乱港者出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中央果断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香港实现了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前几天举行的香港选委会选举,顺利产生了新一届选委会。新选委来自香港社会各界别各阶层,具有广泛代表性,体现了新选举制度均衡参与的优势,相信在未来的立法会和行政长官选举时,一定能够选出有家国情怀、有香港情怀、德才兼备的管治团队,推动香港特区良政善治,不断增进香港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杨流昌提到,在辛亥革命110周年之际,香港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与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召开纪念座谈会,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伟人的丰功伟绩,发扬光大辛亥革命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很有特殊意义。多年来,两个团体以弘扬中山精神、促进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振兴中华民族为宗旨,广泛团结海内外有识之士,开展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为建设香港、服务两岸、贡献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救亡、振兴中华是辛亥革命最鲜明的底色。就此,他分享了三点看法。

  首先,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把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辛亥革命是一场“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的爱国救亡运动。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国难当头,列强欺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可悲的是,当时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和救亡意识尚未觉醒,像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三元里人民那种抗英活动还很少见。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民众就地观战,主动向侵略者出售蔬菜、牲畜和粮食。普通百姓认为,这是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打败了是割皇帝的地,赔皇帝的款,与
我又何干?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讲,四万万同胞一盘散沙而已。

  杨流昌表示,辛亥革命爆发,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伟大里程碑。面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终于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国家救亡图存意识觉醒,中华民族思想获得空前解放。中国革命历史启示我们,国家始终是国民个体的依托和坚强后盾。与祖国分离时,香港同胞遭受“二等公民”的歧视;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当家做主,扬眉吐气。中国是包括香港市民在内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我们荣辱与共、血脉相连。许多香港朋友表示,在观看国庆阅兵、参观驻港部队军营、观看奥运比赛、与空间站航天员对话等等,处处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处处共享着中国人的尊严与荣光。我们继承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就是个人始终要与祖国的命运休戚与共、紧密相连,时刻心系中国这个大家,切实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