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放宽检疫 港营商信心回升

  中评社香港10月18日电/大公报报导,渣打银行与贸发局昨日公布的今年第三季“渣打大湾区营商景气指数”(GBAI)报告显示,本港“营商信心”指数上升2.8点至42.5,“预期指数”亦升3点至46.3,是区内唯一双双录得增长的城市。渣打大中华区高级经济师刘健恒表示,随着香港近期放宽入境旅客的检疫措施,预计香港在未来几个季度将继续保持复苏的步伐。

  香港营商环境有好转,报告显示,本地“营商信心”指数从第二季度的39.7,上升2.8点至42.5,增幅为11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最大。对此,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范婉儿表示,该份报告主要调查时间为7月至9月初,正值香港入境检疫要求放宽至“3+4”的时期,该结果反映特区政府的措施对市场信心有较好提振作用。

  外围严峻 中小企还贷压力增

  出口贸易是香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商信心亦有帮助。范婉儿认为,内地市场占本港六成出口额,是香港主要的贸易伙伴,若内地经济能进一步得到改善,对于香港将是利好因素,有助加强相关行业厂家信心。

  然而,范婉儿提醒,尽管内地经济发展对于香港出口贸易有帮助,但该提振作用将限于较温和的范畴,主要是受联储局的加息政策难以在短期内控制通胀,美国经济复苏有困难,加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本月警告,德国、意大利经济将录负增长,并在2023年有衰退风险,外围市场整体而言仍较疲软所致。

  对于香港是第三季唯一在“营商信心”及“预期指数”同时录得增长的大湾区城市,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向大公报表示,指数结果正常,因为相较其他大湾区城市,香港与世界恢复联通的步伐相对较快,且近来放宽入境旅客的检疫措施,令国际经贸及文化交流活动陆续恢复;尽管现时外国入境旅客仍要接受3天医学监察,但特区政府已向企业和投资者展现出复常的决心,使他们对香港营商前景逐渐回复信心。

  史立德指出,旅客何时重返香港,依然是决定香港经济复苏步伐的一大因素,但这较难预测;此外,外围环境和经济前景亦相当复杂,环球经济衰退、地缘政治不稳正影响香港的贸易前景,来自欧美和内地的新订单均有下跌,再加上加息,中小企偿还贷款的压力正不断增加。

  人币兑一揽子货币稳定

  香港中小企经贸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黄达胜表示,近期香港放宽防疫限制,对市况有一定帮助,但目前商界仍期望尽快与内地全面无条件通关,才能真正有助香港经济复苏。

  香港中小企发展学会会长刘健华则认为,香港放宽限制后,相关人力资源未能配合,本地旅游及零售业受惠有限。

  至于市场面对人民币兑美元偏弱的担忧,刘健恒认为,人民币兑除美元外,其他一揽子货币汇率仍维持稳定,若从资金流动及市场信心上看,人民币具有较好前景。

  至于人民币汇率何时反弹,刘健恒指出,联储局是否维持强硬加息政策则是关键,短期内仍言之过早,并表示,若明年初联储局将策略从通胀控制转变为经济恢复,则包括人民币在内一揽子货币均有反弹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