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雯:平行时空下的两个香港存在巨大鸿沟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日前在“中评大咖讲书”第四期学习活动中发言指出,香港早已裂变成 “一号香港”和“二号香港”,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此消彼长的鲜明对比及矛盾。

  “不知大家近期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想去吃某一样东西时,打开openrice或者去实体店,才发现已经结业。不只是零售小店铺,连大型连锁店也出现大量结业的情况。”洪雯提到,7月27日“香港01”的一篇报道称,被誉为百业之母的旅旅游业复苏无期,呼吁市民“用消费券去救亡”。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马上到来,去年“十一”期间,媒体报道称,“黄金周上水药房风光不在,街上十肆九空”,广东道“服务员比顾客还要多”。据悉,当天入境香港人数是93人,而2018年修例事件之前则是24.7万,这是一种戏剧性、断崖式的下跌。2020年7月、8月是香港失业率最高峰,旅游、餐饮、零售、酒店相关产业失业率达10.8%,建造业达11.3%。虽然今年数据有一定好转,但还需要经过考验。因为此前特区政府投入3000亿救市基金,很多基层是靠救市基金苟延残喘,之后何去何从还是未知。

  洪雯表示,这些惨淡的现实不是香港的全部。2020年入市的某新楼盘,成为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的“票王”,打破20年纪录,很多人一票难求。第一太平戴维斯高管也预测,香港未来10年的楼价还会持续升高。此外,香港旅游市场如此惨淡之时,金融市场资金却持续流入。事实上,不论是资本还是楼市买家,他们用脚投票和用钱,给香港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平行时空中两个没有交集的空间。”洪雯说,一方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本流通平台、超级联络人、高端服务中心。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之下,国家更需要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优势还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香港的代名词是“笼屋、 劏房”、产业单一化及空心化、 经济缺乏新增长点、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固化、年轻人缺乏向上流通空间,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洪雯认为,“一号香港”具备四大特征:其一,一流的集资和财富管理能力。2019年,香港再登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排名榜首,是11年来的第7次,183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总集资额3000多亿。2020年为全球IPO集资排名第二。香港股市则长期位列亚洲第三,全球第五,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5万亿美元。此外,香港亦是中国与环球资本市场的主要的联通通道,全球离岸市场的最大人民币枢纽,也是亚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和第二大外汇市场。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中评社图片)

  其二,跨国公司的全球、地区总部聚集地。2019年,香港拥有超过1500间驻港地区总部,接近2500间驻港办事处。他们为什么选择香港?因为香港一直都是对外投资的平台,能够给他们在全球运作中带来平台效应。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每年出版的《世界投资报告》中,香港一直都排在前10位,2020年排名第七。2020年6月的《经济学人》有一篇文章指出,香港是连接两个电压不同的电路的变压器,以非常高超的技巧,联通中国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令资本可以在中国与外界之间顺畅的流动,这也让香港成为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其三,早已跻身发达经济体之列。过去10多年,香港本地GDP或是人均GDP,无论是以购买力计算,还是以2010年的价格为标准来计算,都属发达经济体的行列,特别是2019年的人均GDP排名第11位。

  其四,富人天堂。从2013年到2018年,香港的高资产净值人士增幅达到23%,增长非常快速。在香港管理的资产超过一半来自非本地投资者,全球富人都将香港作为财富管理中心。2018年,香港记账的跨境财富有1.3万亿美元,位居整个亚太区榜首。2019年,香港有96位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超级富豪,排名全球第二。瑞信《2019财富报告》指出,香港成年人人均财富为50万美元。

  洪雯说,正是因为上面这些特征,香港有了“纽伦港”的美誉。2008年,美国《时代》周刊记者Michael Elliott在《A Tale of Three Cities》一文中创造了一个词——“纽伦港”,就是纽约、伦敦、香港三个城市的合称。2008年,“纽伦港”是排名前三位的国际金融中心,三个城市位于不同的时区,连接起来正好涵盖24小时,具有互补性。三个城市所架构的金融体系,主导了全球资金的主要流通,而且三个城市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有较大比例移民人口、文化具有区域影响力等。所以,这篇文章将这三个城市称为全球化的典范,作者亦预计21世纪这三个国际大都会将持续引领全世界各大地区的发展潮流,可称为香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一号香港”的利益主体是谁?洪雯表示,很显然主要是香港的精英阶层,包括资本家、投资人、精英阶层和所紧密相连的专业人士,还有一些附属于精英阶层的中产阶层。但很可惜的是“一号香港”如此美好的景象,只不过反映了香港的一个小片段,不足以支撑全体港人的发展需求。

“中评大咖讲书”第四期学习活动8月26日下午在香港总部举行(中评社图片)

  洪雯称,“一号香港”与“二号香港”之间最明显的距离就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2006年到2016年,香港最富裕的10%人口与最贫穷的10%人口收入差距从34倍扩大到44倍。2016年,香港除税和福利转移之前的坚尼系数是0.539,这个数据非常惊人。除税和福利转移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降低坚尼系数,但2016年除税和福利转移后的坚尼系数仍高达0.473,比新加坡、美国、英国、澳洲、加拿大、法国都高,且超过了临界界限。

  “香港对贫穷的定义是相对贫穷,将人均收入中位数的一半定为贫穷线。《2018年香港贫穷报告》指出,香港有43.5万户超过100万的贫穷人口,占整体人口近15%。不只是收入的不平等,资产的不平等在香港更加明显。”洪雯表示,1993年到2020年,香港楼价指数上升三倍,但住户入息中位数只上升了67.3%,收入远远跟不上资产飙升的幅度。当资产升值时,香港拥有自置居所的整体住户的比例却在下降,从2008年的53%下降到2018年的49%。最近两年,楼价超过家庭入息中位数的20倍,香港已连续10年成为全球楼价最高、最难负担的城市。公屋的轮候时间长达5.8年,9.3万户、21万居民住在劏房里。

  洪雯强调,事实上,“二号香港”容纳了香港大多数人口,是大多数中产和基层市民安身立命的家园。香港比较传统的产业都在“二号香港”,包括贸易、港口、物流、旅游及相关的零售、餐饮、酒店、各种服务业等。“二号香港”里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部分企业由一两个人或者是家庭组成。因此,其利益主体就包括大量中小微企业、受雇于这些经济板块中的中产和基层以及依赖社会福利生存的非就业群体。

  洪雯指出,两个香港之间其实并非是“一刀切”、毫无关联,互相也在为对方服务。例如,“二号香港”的人也要去银行借钱买楼或处理一些金融需求,但金融的核心功能并不是为“二号香港”服务,它的核心功能是为国际金融流通服务。“二号香港”中一些经济活动事实上被“一号香港”的资本家所把持。她亦谈到, “一号香港”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二号香港”,他们之间的关联只是一面,另一面是二者之间巨大的鸿沟,此消彼长的鲜明对比和矛盾。经济学家经常谈到“涓滴效益”,事实上这种效应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二号香港”的状况。香港虽然被《时代》杂志誉为“全球化的典范”,但这并没有让大多数人受益。

  “中评大咖讲书”是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主办的学习活动,将不断邀请香港各界精英作者解读他们的著作,打开深入认识香港的另一扇窗户。第四期“中评大咖讲书”学习活动8月26日在香港总部举行,洪雯受邀担任主讲嘉宾围绕其著作《两个香港的弥合之路》进行主题分享,深入剖析香港社会经济深层次矛盾与香港未来出路,并回答了中评社记者提出的十余个问题。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9月17日电(中评社报道组)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研究员洪雯博士日前在“中评大咖讲书”第四期学习活动中发言指出,香港早已裂变成 “一号香港”和“二号香港”,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此消彼长的鲜明对比及矛盾。

  “不知大家近期有没有这样的体验,想去吃某一样东西时,打开openrice或者去实体店,才发现已经结业。不只是零售小店铺,连大型连锁店也出现大量结业的情况。”洪雯提到,7月27日“香港01”的一篇报道称,被誉为百业之母的旅旅游业复苏无期,呼吁市民“用消费券去救亡”。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马上到来,去年“十一”期间,媒体报道称,“黄金周上水药房风光不在,街上十肆九空”,广东道“服务员比顾客还要多”。据悉,当天入境香港人数是93人,而2018年修例事件之前则是24.7万,这是一种戏剧性、断崖式的下跌。2020年7月、8月是香港失业率最高峰,旅游、餐饮、零售、酒店相关产业失业率达10.8%,建造业达11.3%。虽然今年数据有一定好转,但还需要经过考验。因为此前特区政府投入3000亿救市基金,很多基层是靠救市基金苟延残喘,之后何去何从还是未知。

  洪雯表示,这些惨淡的现实不是香港的全部。2020年入市的某新楼盘,成为香港1997年回归以来的“票王”,打破20年纪录,很多人一票难求。第一太平戴维斯高管也预测,香港未来10年的楼价还会持续升高。此外,香港旅游市场如此惨淡之时,金融市场资金却持续流入。事实上,不论是资本还是楼市买家,他们用脚投票和用钱,给香港投下了信心的一票。
  
  “这让我们仿佛看到平行时空中两个没有交集的空间。”洪雯说,一方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本流通平台、超级联络人、高端服务中心。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之下,国家更需要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的优势还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香港的代名词是“笼屋、 劏房”、产业单一化及空心化、 经济缺乏新增长点、贫富差距悬殊、阶层固化、年轻人缺乏向上流通空间,这些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洪雯认为,“一号香港”具备四大特征:其一,一流的集资和财富管理能力。2019年,香港再登全球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排名榜首,是11年来的第7次,183家公司在香港上市,总集资额3000多亿。2020年为全球IPO集资排名第二。香港股市则长期位列亚洲第三,全球第五,上市公司总市值接近5万亿美元。此外,香港亦是中国与环球资本市场的主要的联通通道,全球离岸市场的最大人民币枢纽,也是亚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和第二大外汇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