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中医药救香港 务必正名
中评社香港4月11日电/香港的第五波疫情至今确诊超过116万人,死亡人数亦突破8000人,相关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严重冲击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和香港社会的活力。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大批确诊者在家中自行服药治疗,一度出现了抢购中药的社会现象。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得出结论:第五波疫情激发了香港市民对中医药的空前关注度与认同感。
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香港社交媒体上曾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有陡然上升的趋势,这和武汉抗疫大面积使用中药介入治疗引发舆情有关,但因为前几波疫情对香港冲击不算太大,所以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也很快降至低位。不过,香港社交媒体在关注中医药同时,“政治化”、“污名化”的舆论倾向也曾日趋严重。
内地官方资料提供的科学报告指出,中医药对于新冠病人的治疗康复的确有效,2020年湖北省疫情暴发时,有逾6万人确诊,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比例超过九成,大量的临床资料和观察显示,中药在早期预防,防止轻症到重症危重症转变和治愈后恢复期都有很明显的效果。与之相比,从图2可以看出,香港的医院在治疗新冠病毒确诊者时极度缺乏对中医药的使用,在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00多万的这样一个庞大基数上,政府辖下的医疗机构也仅仅为5500多人提供了康复之后的相关特别诊疗。
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初期,内地生产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功效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争议,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士“抹黑”,令外界误解服用该药会导致肝衰竭等严重疾病,减低了香港市民对中医药抗疫的信心。但随着疫情海啸式爆发令公立医院“爆煲”,大批确诊患者都留在家中自治自医,没有其它西药可用,只有中药,越来越多患者在自行服用中药并获得了较好疗效之后,社会舆论对连花清瘟胶囊的负面情绪大幅降低。中央援港抗疫物品中包含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则更令香港市民对中医药抗疫的正面情绪指数得以持续升高。事实上,国家部门早已证实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三药三方”对抗疫有效,但是,香港知之甚晚。
从图4可知,在第五波疫情最严重期间,香港社会各界都在中医药抗疫方面发起了积极行动,比如“中西医结合抗疫联盟”的成立和“中医药遥距诊疗计划”等都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了较高的正面情绪指数,为居家轻症患者义诊、送药,免费用中药调理康复病人的身体机能的动作也都获得了不少关注。舆情显示,香港广大市民对于中医药抗疫是越来越认同并支持的。
实际上,如果从港人近十年来的就医情况分布来看,中医药在香港是有广大的基层认受市场的。如图5,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港人选择求诊中医,这一比例从2011年的大约15%增加至2021年的超过22%。但是我们也发现,香港医管局辖下的中医机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比2013年时更少。这说明,香港的医疗体系是排斥中医药的,至少是不了解不重视中医药的,政府的支持政策更是缺乏,所以,中央政府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在考察香港后直言道:香港中医发展和应用有很多制肘,难以完全发挥效用。
当然,我们也看得到关于中西医合作话语在香港舆论场上的积极变化。如图6,香港社交媒体上对于中西医合作的讨论声量和正面情绪比例都在逐步提升。毫无疑问的是,第五波疫情让越来越多香港有识之士开始反思,重新认识中医药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中西医共同合作发展的可能性。
(记者:夏泽民 分析师:田涯 工程师:莫瑾 研究员:钟艺)
中评社香港4月11日电/香港的第五波疫情至今确诊超过116万人,死亡人数亦突破8000人,相关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严重冲击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和香港社会的活力。在疫情最严重时期,大批确诊者在家中自行服药治疗,一度出现了抢购中药的社会现象。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得出结论:第五波疫情激发了香港市民对中医药的空前关注度与认同感。
如图1所示,我们看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香港社交媒体上曾对中医药的关注度有陡然上升的趋势,这和武汉抗疫大面积使用中药介入治疗引发舆情有关,但因为前几波疫情对香港冲击不算太大,所以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也很快降至低位。不过,香港社交媒体在关注中医药同时,“政治化”、“污名化”的舆论倾向也曾日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