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振香港投资信心?李镇强答中评

香港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副主席李镇强(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记者 梁帆)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形势下,中央出手援助香港抗疫,第五波疫情确诊数字持续减少,初见曙光,但特区政府的抗疫政策在此期间左右摇摆、模糊不定,对香港民生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香港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副主席李镇强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各行各业须提前了解政策走向,及时作出反应,投资信心才会逐渐提高。特区政府应设定明确抗疫指标与时间表,清晰表明疫情达到具体何种水平,措施会放宽或收紧。

  李镇强称,在经济活动上,疫情期间店铺、房租的租金比较低,一些投资者原本是想趁机会投资的,但由于特区政府抗疫政策左右不定、难以捉摸,再加上未有正式公布与内地、海外的通关时间表,投资者认为风险不可预估,于是 在投资行为上会变得犹豫不决。

  李镇强指出,特区政府若要重振市民与国际投资者在香港投资的信心,应设定明确指标,清晰表明疫情达到具体何种水平,措施会放宽或收紧。例如确诊人数回落至三位数,社交距离政策就可以放宽,亦可逐步放宽餐饮堂食的人数;反之,若确诊数上千,亦可根据指标进行调整。换言之,若市民能提前了解到政策走向,便可预先做好准备,否则只能每天漫无目的地等待,一旦特区政府公布放宽或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各行各业都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至于香港疫后经济如何再出发?对此,李镇强认为,香港现在正面对两方面的流失,一是资金流失,另一个是人才流失。由于投资环境不佳,资金不仅流失到海外,且许多公司正在持续观望,并未真正在港作投资。所以,特区政府应该要准确公布防疫政策时间表,并试行小规模的商务通关,包括设立“商务气泡”,再配合一些优惠的配套措施,重新吸引资金到港。

  在投资人才方面,目前已有很多专才移民至国外,因此,如何重新吸引专业人才,特别是金融界的专才,回流香港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有了《港区国安法》,社会及政治局面变得安稳,特区政府应有“三顾茅庐”的精神,与驻海外经贸办合作,在海外国家多些举办招聘会及宣传活动,同时可通过猎头公司,以吸引离开香港的精英回潮,例如给予优惠的税务、医疗条件、子女教育条件等。

香港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副主席李镇强(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香港4月8日电(记者 梁帆)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形势下,中央出手援助香港抗疫,第五波疫情确诊数字持续减少,初见曙光,但特区政府的抗疫政策在此期间左右摇摆、模糊不定,对香港民生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香港立法会议员、自由党副主席李镇强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各行各业须提前了解政策走向,及时作出反应,投资信心才会逐渐提高。特区政府应设定明确抗疫指标与时间表,清晰表明疫情达到具体何种水平,措施会放宽或收紧。

  李镇强称,在经济活动上,疫情期间店铺、房租的租金比较低,一些投资者原本是想趁机会投资的,但由于特区政府抗疫政策左右不定、难以捉摸,再加上未有正式公布与内地、海外的通关时间表,投资者认为风险不可预估,于是 在投资行为上会变得犹豫不决。

  李镇强指出,特区政府若要重振市民与国际投资者在香港投资的信心,应设定明确指标,清晰表明疫情达到具体何种水平,措施会放宽或收紧。例如确诊人数回落至三位数,社交距离政策就可以放宽,亦可逐步放宽餐饮堂食的人数;反之,若确诊数上千,亦可根据指标进行调整。换言之,若市民能提前了解到政策走向,便可预先做好准备,否则只能每天漫无目的地等待,一旦特区政府公布放宽或收紧社交距离措施,各行各业都不能及时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