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中西医并举可提升公共医疗承受力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 梁帆)第五波疫情以来,香港公共医疗系统遭受重大冲击,死亡率冠绝全球。应特区要求,中科院院士仝小林率领的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近日抵港,助力降低香港新冠患者的重症和死亡率。笔者认为,今次内地中医专家援港带来的成熟、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提高香港治疗与预防新冠病毒的能力,亦是推动中西医进一步磨合交流的契机,若能藉机推动中医在港大力发展,长远来看中西医并举的模式可提升香港公共医疗系统的整体承受力。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陈仲尼对中评社表示,从各类数据可以得知,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轻中度症状的新冠患者方面是极为有效的。西医有它的长项,但是中医亦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双方能进行合作分工,各取所长,相信在治疗以及预防新冠病毒方面将更上一个台阶。
陈仲尼认为,中医应纳入恒常编制公营医院机制,特区政府应对中医有关产业提供资金扶持,在公共医疗经费中预留中医药常规项目,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并且不断提供资金的帮助形成持续的经营环境,打造成熟生态圈。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接受中评社访问说,虽然中西医各有其理论与临床依据,但国内早已提倡及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效果斐然。到廿一世纪的今天,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在香港亦是必然趋势,尤其在这影响全世界的世纪疫情肆虐之际,若仍懈怠、忽视中医药治疗在减少或纾缓疫情上发挥的作用,便属“自缚双臂”之误。
香港的医疗政策和资源一直都由西医所主导,社会亦容易出现两极化、片面化的看法,甚至有人认为中医是老旧的骗术和伪科学。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首先,今时今日的中医已向体系化,科学化的道路上发展,许多药材经过重重品质鉴定,副作用完全可知,且可根据病人针对性地提供处方。其次,内地抗疫实例亦充分表明中医中药无论从防疫理论指导,还是临床治疗的实战层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可有效缓解、治疗患者的症状,对于康复后的后遗症,中医亦能发挥调理作用。
就笔者看来,西药在治疗重症方面有突出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对长期有基础病患者来说把双刃剑,而恰恰使用中药能舒缓症状,且可以减轻部分西药的副作用。今次内地中医专家援港,是促进中西医进一步融合的重大机遇。特区政府应审视现时的需求和资源,扩大中医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的角色,发挥中西医学各自所长,互补不足。长远来看,中西医结合对老龄化、医疗卫生负担日益加重的香港,具有重大意义,未来实行中西医并举的模式将提高公共医疗系统整体的承受力与抗冲击能力。
中评社香港4月6日电(记者 梁帆)第五波疫情以来,香港公共医疗系统遭受重大冲击,死亡率冠绝全球。应特区要求,中科院院士仝小林率领的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近日抵港,助力降低香港新冠患者的重症和死亡率。笔者认为,今次内地中医专家援港带来的成熟、成功经验,不仅有助于提高香港治疗与预防新冠病毒的能力,亦是推动中西医进一步磨合交流的契机,若能藉机推动中医在港大力发展,长远来看中西医并举的模式可提升香港公共医疗系统的整体承受力。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陈仲尼对中评社表示,从各类数据可以得知,中医在预防和治疗轻中度症状的新冠患者方面是极为有效的。西医有它的长项,但是中医亦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双方能进行合作分工,各取所长,相信在治疗以及预防新冠病毒方面将更上一个台阶。
陈仲尼认为,中医应纳入恒常编制公营医院机制,特区政府应对中医有关产业提供资金扶持,在公共医疗经费中预留中医药常规项目,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并且不断提供资金的帮助形成持续的经营环境,打造成熟生态圈。
香港立法会议员郭玲丽接受中评社访问说,虽然中西医各有其理论与临床依据,但国内早已提倡及实行中西医结合的模式,效果斐然。到廿一世纪的今天,事实证明,中西医结合在香港亦是必然趋势,尤其在这影响全世界的世纪疫情肆虐之际,若仍懈怠、忽视中医药治疗在减少或纾缓疫情上发挥的作用,便属“自缚双臂”之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