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为何也在“赶时间”?

  中评社北京9月21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长期来看,地球自转趋于变慢,科学家预计再过1亿年,一天可以增加半小时;而在稍短的时间尺度内,比如未来几万年或几十万年,随着月球的潮汐力减弱等,地球自转减速则会趋缓。

  8月25日,第二届中国空间科学大会在山西太原举办。会上,原子钟作为一个重要话题被提及。

  作为最精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在人类计时史上作出了不少贡献,而在不久前,有科学家利用高精度原子钟记录了迄今最短的一个地球日。

  一般来说,一个地球日约为24个小时。可是在今年的6月29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却比24小时少了1.59毫秒,成为原子钟计时以来最短的一天。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缩短,意味着地球的自转加速。根据《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学会年度会议报告》,科学家们认为此次地球的自转加速是由钱德勒摆动导致的。

  那么,原子钟计时是什么原理?地球自转真的在加速吗?钱德勒摆动是如何产生的?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世界上最准确的计时工具

  “常见的时间系统有3种,分别是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的世界时(UT)、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基准的历书时(ET)和以铯原子内部电磁振荡频率为基准的原子时(AT)。”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510所研究员翟浩向记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