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跟北约挂勾?潘兆民:拜登急了口不择言

潘兆民。(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8月21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军自阿富汗撤军,塔利班火速拿下阿富汗政权,国际舆论沸腾。美国总统拜登则为决策辩护,同时强调日本、韩国和台湾不能与阿富汗类比,并跟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挂勾,引起美国对台海战略清晰化的讨论。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刻意提起台、日、韩,最主要就是阿富汗事件负面效应扩大,印太战略面临松动危机,拜登因此口不择言,显然是被逼急了。

  但潘兆民认为,拜登言论不意味着美国对台海战略清晰化,毕竟只是快言快语,国务院随后也出面澄清,美对台交往仍以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六项保证为准则,显然并无意调整对台方针,仍以一中政策为主,拜登政府光是在阿富汗问题就灰头土脸,不可能又于台海议题再起争端。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针对拜登将台、日、韩与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挂勾,潘兆民表示,显然拜登是被逼急了,所以一直在找理由当托词,因为现阶段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确实造成盟国之间的诧异,而这种诧异是惧怕的、是不信任的,许多在军事安全上依靠美国支持的国家,担心哪天也会像阿富汗一样,成为美国利益之下的牺牲品。

  潘兆民指出,美国自阿富撤军,虽然维护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且符合美国在抗衡中国的战略布局,可是另一方面也成为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隐忧,因为盟国的不信任感升温,从近来国际舆论沸腾的情况下可以发现,美国接下来的外交事务已现出警讯。

  他提到,这也是之所以白宫上至总统下至发言人,不断的出来辩解的原因,撤军阿富汗重创美国的国际威信,“民主灯塔”的形象受挫,已经在国际间产生骨牌效应,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猜忌、互疑攀升。本来美国打算把抽调回来的军力,用以强化印太战略围堵中国,没想到现在反而制造机会让中国见缝插针,所以拜登才会口不择言,一口气把北约、日本、韩国,甚至是台湾都挂在一起。很显然,美国被逼急了。   潘兆民说,在政治学里面有一个术语称做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意思是在民主竞争的过程里面,阵营之间会推出很多政件,以博取各方支持,可是当那些政见承诺没有兑现,就会造成所谓的民主赤字,产生的赤字越多,就越让对手政治团体有机可乘。目前美国正面临该窘境,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正在趁势扩散,这或许是拜登政府在撤军阿富汗决策当中,始料未及。

  因此拜登现在急于亡羊补牢,潘兆民说,美国才会不断的强调,其印太战略的盟友,日本、韩国、台湾都跟阿富汗不同,甚至还扯上北约,这是前所未有的说法。

  拜登之所以如此着急,除了是面对国际社会的舆论炸锅,内部还得面临共和党的政治追击。潘兆民指出,拜登本来盘算可以藉由撤军阿富汗拉拢共和党,因为撤军其实是共和党特朗普任内签字通过的,未料过程中出现变数,撤军混乱的场面引发国际侧目,共和党没有认同反而予以指责,特朗普更调侃拜登失败,办事不力,为拜登执政增添危机。所以拜登急于对内解释开脱,对外还要设法巩固战略布局及外交事务,可说是内外交相迫。

  至于拜登把台湾跟北约扯上边,是否意味着对台海战略清晰化?潘兆民表示,拜登这个说法明显是口不择言的产物,若把台湾跟北约挂勾,外界会联想美国把台湾视为盟邦,无疑是在搬石砸脚,拜登之前一直在强调美国政府遵循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显然,拜登并无意要破坏战略模糊。

  他提到,可以发现,在拜登口出奇言后,美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Ned Price)后续立即补充说明,重申美对台政策没有改变,仍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依然是美国的政策准则。很明显的代表,拜登的言论跟美国政府的运作并不相符。

  潘兆民说,拜登急于出言止血,止住国际对美国的质疑,减少印太战略的冲击,并吓阻中国的见缝插针,可是这样的口快之言,反而更导致了两岸的容易误解、误判,台湾方面也要审慎因应,切勿信心过度,做出偏颇的外交方针,恐怕使台海冲突风险升温。

潘兆民。(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8月21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军自阿富汗撤军,塔利班火速拿下阿富汗政权,国际舆论沸腾。美国总统拜登则为决策辩护,同时强调日本、韩国和台湾不能与阿富汗类比,并跟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挂勾,引起美国对台海战略清晰化的讨论。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刻意提起台、日、韩,最主要就是阿富汗事件负面效应扩大,印太战略面临松动危机,拜登因此口不择言,显然是被逼急了。

  但潘兆民认为,拜登言论不意味着美国对台海战略清晰化,毕竟只是快言快语,国务院随后也出面澄清,美对台交往仍以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六项保证为准则,显然并无意调整对台方针,仍以一中政策为主,拜登政府光是在阿富汗问题就灰头土脸,不可能又于台海议题再起争端。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暨通识教育中心合聘教授,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针对拜登将台、日、韩与北约第五条“集体防御”挂勾,潘兆民表示,显然拜登是被逼急了,所以一直在找理由当托词,因为现阶段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确实造成盟国之间的诧异,而这种诧异是惧怕的、是不信任的,许多在军事安全上依靠美国支持的国家,担心哪天也会像阿富汗一样,成为美国利益之下的牺牲品。

  潘兆民指出,美国自阿富撤军,虽然维护了美国的核心利益,且符合美国在抗衡中国的战略布局,可是另一方面也成为美国在外交政策上的隐忧,因为盟国的不信任感升温,从近来国际舆论沸腾的情况下可以发现,美国接下来的外交事务已现出警讯。

  他提到,这也是之所以白宫上至总统下至发言人,不断的出来辩解的原因,撤军阿富汗重创美国的国际威信,“民主灯塔”的形象受挫,已经在国际间产生骨牌效应,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猜忌、互疑攀升。本来美国打算把抽调回来的军力,用以强化印太战略围堵中国,没想到现在反而制造机会让中国见缝插针,所以拜登才会口不择言,一口气把北约、日本、韩国,甚至是台湾都挂在一起。很显然,美国被逼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