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泳涛:论各国经济依存新时代与中美日关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助理记者 徐媛 实习记者 邵黛琳)4月28日上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了以“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安全与中美日关系”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归泳涛受邀主讲。归泳涛表示,不论中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始终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它们的关联性强弱是不一样的。最近这些年来,经济相互依存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性又再一次的受到了关注,并且影响了各国的政策。

  归泳涛分析了当前影响经济和国家安全关系的因素。首先,大国之间竞争加剧,原来经济利益更受重视,现在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以中美来说,从原先特朗普时期以经济为主的贸易争端,转向了技术竞争、供应链安全等更具政治安全意义的广泛领域。第二,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生物技术等,不仅会对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有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第三,新冠疫情进一步冲击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强了各个国家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使经济和安全的界限变得模糊。

  归泳涛强调,在上述背景下,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产生了超出经济范围之外的影响,比如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生态环境等。经济活动在安全领域的外部性可以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相互依存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存”,即拥有更大规模市场、更先进生产力的经济体相较小经济体而言拥有不对称的相互依存上的权利。最近这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少数大国在全球经济网络和全球信息网络当中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并且利用这种地位对其他国家施加权力,比如监视他国的经济网络信息,甚至阻断他国的金融“隘口”。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所谓“武器化的相互依赖”,现在不只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其他部分国家也采取或者受到了这种强制性的经济政策或方略。

  归泳涛认为,影响经济和国家安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军民两用技术飞速发展。实际上很多新兴技术都是军民两用技术,或者是潜在的、可以被运用于开发武器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之下,原来通过国际层面的科技交流互动促进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同时也带来全球范围的技术上的相互依赖的情形,就有了政治和安全上的影响。不管是全球经济信息网还是军民两用技术,它们一方面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全人类的财富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相互依存也使人们变得更加脆弱,相互依存越深,越可能受到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牵制。“所以现在的主要经济体在决策过程当中,就要权衡经济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安全不顾经济,或者只顾经济而不考虑安全上的风险。”

  归泳涛还提到了美国和日本在经济安全政策及理念上的差异。首先,在对华脱钩这一问题上,美国政界普遍认为对华脱钩有利于美国,而日本方面并不支持对华脱钩,认为此举有损于自身利益。其次,美国对中国施加经济胁迫,大幅度增加强制性经济措施,同时试图纠集排除中国的联盟。反观日本,虽然在整体战略层面配合美国,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却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例如在特朗普政府晚期,以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代表的部分美国政客发起了所谓“清洁网络”计划,其目的在于从运营商、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等领域排挤中国互联网企业、产品及服务,而当时日本并没有参与该计划。日本决定不参与“清洁网络”计划,一方面是由于中日在经济上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了直接建立经济技术排他联盟存在着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风险。从宏观角度看,美国一直视中国为经济和安全领域的威胁,将中美关系看作零和博弈;而日本虽然在安全领域与中国对立,在经济上也与中国存在着一定的竞争,但它仍然认为中国是世界市场和供应链中的关键一环,因而始终与中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经济关系。

  归泳涛指出,作为对全球经济发展和秩序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中美日三国,应努力权衡经济相互依存与国家安全对立的关系。在他看来,美国目前在政界决策层面处于失衡状态,其国内的经济民族主义与技术民族主义正不断高涨。日本则是抱着期望在各个方面都谋求平衡的“纠结”心态:一方面是对吸引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的重视和无法割舍,另一方面又因自己在经济及供应链上依赖中国而产生担忧和警惕。日本在本世纪初期提出的“中国+1”战略或是日本将长期奉行的对华经济安全政策,“中国+1”战略即在依靠中国的同时转移部分产业链到第三国。而中国方面一直坚持与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反对经济脱钩。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做好防范,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部分产业的供应链重组。

  最后,归泳涛总结,与冷战之后各国普遍采取促进世界自由贸易、加强全球技术交流互动的战略重心不同,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及不同方面加强了对于国家安全因素的考虑。各主要大国在无法切断彼此间经济联系而保持着合作的同时,又会在许多具体领域陷入竞争局面。这或许意味着经济的相互依存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而竞争与合作并存也将成为未来的“新常态”。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助理记者 徐媛 实习记者 邵黛琳)4月28日上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了以“经济相互依存、国家安全与中美日关系”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归泳涛受邀主讲。归泳涛表示,不论中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始终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在不同的时代它们的关联性强弱是不一样的。最近这些年来,经济相互依存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联性又再一次的受到了关注,并且影响了各国的政策。

  归泳涛分析了当前影响经济和国家安全关系的因素。首先,大国之间竞争加剧,原来经济利益更受重视,现在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提升。以中美来说,从原先特朗普时期以经济为主的贸易争端,转向了技术竞争、供应链安全等更具政治安全意义的广泛领域。第二,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新技术,如人工智能、无人机、生物技术等,不仅会对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有可能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第三,新冠疫情进一步冲击了供应链的稳定性,加强了各个国家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使经济和安全的界限变得模糊。

  归泳涛强调,在上述背景下,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指的是经济活动产生了超出经济范围之外的影响,比如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生态环境等。经济活动在安全领域的外部性可以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相互依存当中的“不对称相互依存”,即拥有更大规模市场、更先进生产力的经济体相较小经济体而言拥有不对称的相互依存上的权利。最近这方面出现了一种新现象,少数大国在全球经济网络和全球信息网络当中居于关键性的地位,并且利用这种地位对其他国家施加权力,比如监视他国的经济网络信息,甚至阻断他国的金融“隘口”。大家可能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所谓“武器化的相互依赖”,现在不只是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其他部分国家也采取或者受到了这种强制性的经济政策或方略。

  归泳涛认为,影响经济和国家安全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军民两用技术飞速发展。实际上很多新兴技术都是军民两用技术,或者是潜在的、可以被运用于开发武器的技术。在这种情况之下,原来通过国际层面的科技交流互动促进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同时也带来全球范围的技术上的相互依赖的情形,就有了政治和安全上的影响。不管是全球经济信息网还是军民两用技术,它们一方面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全人类的财富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另一方面,这样的相互依存也使人们变得更加脆弱,相互依存越深,越可能受到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的牵制。“所以现在的主要经济体在决策过程当中,就要权衡经济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不能只看安全不顾经济,或者只顾经济而不考虑安全上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