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关注市民呼声 切实排忧解难

  中评社香港8月24日电/大公报24日社评说,教育局昨日召开记者会,公布协助港生北上就学的相关安排。全城高度关注、困扰港生及家长近两个月的“难”题得到解决,这离不开特区政府与内地积极沟通,更离不开国务院港澳办及内地有关部门的有力协调。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为港生北上提供便利通道这件事,反映在中央支持下,只要特区政府聆听民意,积极作为,就没有闯不过的难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社评说,香港疫情持续反弹,与内地迟迟无法正常通关,影响了港生北上求学。但即使在外防输入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广东省政府早前仍将过关名额由每日1500人增加至2000人,并特设八类“人文关怀”名额。但相对于庞大需求,仍属杯水车薪。港生未纳入特别关怀名额,需与其他人竞争,部分幸运儿抽到深圳驿站的名额,陆续过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港生向隅,“摇摇”无期。鉴于大多数学校开学日将近,部分学校已经开学,不少港生及家长担心赶不上开学注册,学籍或被取消,迟到追不上学习进度,忧心如焚。

  早在七月初,大公报就在头版报导,有许多港生和家长求助,希望为港生增开特别绿色通道,或纳入人文关怀范畴。其后,立法会议员、社会各界也积极献计献策。特区政府瞭解到港生升学困难后,与内地有关部门联系,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回应非常积极。其中,港澳办设立工作小组,连同国家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专责处理今次的便利通关安排,务求以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广东省将港生纳入“人文关怀”名额、调动隔离酒店配合、增开香港与内地城市的航班、容许学生优先订票等措施,就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社评说,惟从客观效果看,由于港生进入内地需隔离“7+3”天,各地方还可能有不同抗疫举措,虽然现在有了通关便利安排,但仍然会有不少同学赶不及开学注册。鉴于此,教育部门已答应为有关学生入校程序作出弹性安排,上学“迟到”不再是问题。

  有关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这是好事,但并非没有值得反思、改善的地方。教育局的记者会被称为“迟到的记者会”,提醒特区政府在处理民生问题时,效率完全可以更高一些。港生北上就学是刚性需求,特区政府若能一早掌握有关数据,更积极主动与内地沟通协调,早日推出解决方案,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折腾,减少不少怨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对特区政府提出“四点希望”,其中一点是“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勉励特区政府务实有为,不负人民,把全社会特别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为施政的最大追求。习主席特别关心青年发展,要求特区政府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大机会。为港生北上就学开辟疫下特别通道,就是关心帮助青年的切实举措。

  社评说,万事开头难,新一届政府上任不足两个月,展现新人事新作风,做了不少工作,大家有目共睹。特区政府需要不断总结施政经验,尽量将困难想得多一些,将事情做在前面,尽可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疫情没完没了,现在是港生北上难,说不定到了春节和明年暑假时,会出现新难题,特区政府需要早做预案,特别通关安排不能是短期措施,而应该是恒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