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龙回驳美记者:我不是“北京耳语者”
中评社华盛顿3月31日电(记者余东晖)正在美国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0日在与美国智库对话时被美国记者称为“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李显龙当场回驳:我不是“北京耳语者”。他呼吁亚太地区要避免冲突,需要建立包容性的架构;他希望美国继续对华接触,让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30日中午参加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FR)举行的对话会时,李显龙重点谈到了乌克兰危机对于亚太秩序和美中关系的意涵。
或许因为李显龙以往多次在美中大国竞争中提出一些被美国人认为对中国有利的观点,此次又对拜登说希望美国能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关系,在提问部分,有《时代周刊》的女记者开口便来了个定性:我想问拜登政府是否接受你作为“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的角色······
李显龙当场打断她,说:“我不是‘北京耳语者’。”女记者追问:“你会是吗?”李显龙说:“不。我们不是一个家庭的一部分,我们是华裔,是在东南亚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多族裔、多宗教,有着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他们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提醒他们的。”
女记者又问:拜登政府和美国国会对中国的一些行为很恼火,比如知识产权盗窃,新加坡作为最少腐败、最透明的国家,如何能跟中国做生意?
李显龙回应:腐败与知识产权偷窃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现在公司反映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变得更可管理,因为中国人现在更有兴趣保护他们自己的知识产权。他称,如今中国人想对别的国家做的,以前美国对欧洲国家也做过。他不觉得制裁能走得很远,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应当通过高层进行非常严肃的对话,表明立场。
李显龙强调,如果想要稳定的关系,必须有信任。虽然有分歧、不喜欢,但需要特定的信任,才能一起做事和解决问题。现在两国缺乏信任是一大问题。
在对话中,主持人、CFR主席哈斯问:美国以前希望通过接触改变中国,但没能实现,导致美国现在采取更限制性的行动,美国是否应当吸取教训?
李显龙指出,中国发展壮大,势头强劲,无法阻挡。问题在于,如何将中国融合进全球体系?你们可以试图封杀或阻止,但这将设定一个未来很长时间有麻烦的关系。你们也可以与他们合作,将他们放入全球体系,你们与他们都从中获益。长远而言,建设性的演变会发生。
李显龙不觉得美国应当试图把中国变成“民主政体”,也不认为这是将中国带入WTO或与中国接触的原因,而是出于接触本身的价值。他指出,美国的经济、公司、消费者从与中国接触合作中获益。双方都获益,但平衡在改变,原来合适的安排和让步不再适用,或者在经济上说不通,所以必须做出调整。
李显龙所说的调整,首先是将中国当作更接近于发达经济体来对待;第二,给中国更大的空间来影响国际体系。他称,必须让更大的角色能够参与现行国际体系,如果你们不让,他们就可能另立机制。
李显龙强调,要考虑如何避免亚太地区走向冲突之路,应建立什么样的架构,有什么样的程序,进行什么样的接触,做出什么样的战略包容,以阻止威慑失败而不得不进入防卫。
李显龙指出,亚洲没有北约,但有热点、有难题,需要有机制将对手带到一起,与美国、中国以及其它国家都接触,使得包容一个更加发达的中国的调整能够实现,让一个更强大的中国能为美国所接受,同时又不变成中国控制全世界。亚太地区必须朝这个方向前进。
中评社华盛顿3月31日电(记者余东晖)正在美国访问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0日在与美国智库对话时被美国记者称为“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李显龙当场回驳:我不是“北京耳语者”。他呼吁亚太地区要避免冲突,需要建立包容性的架构;他希望美国继续对华接触,让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30日中午参加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FR)举行的对话会时,李显龙重点谈到了乌克兰危机对于亚太秩序和美中关系的意涵。
或许因为李显龙以往多次在美中大国竞争中提出一些被美国人认为对中国有利的观点,此次又对拜登说希望美国能深化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关系,在提问部分,有《时代周刊》的女记者开口便来了个定性:我想问拜登政府是否接受你作为“北京耳语者”(Beijing whisper)的角色······
李显龙当场打断她,说:“我不是‘北京耳语者’。”女记者追问:“你会是吗?”李显龙说:“不。我们不是一个家庭的一部分,我们是华裔,是在东南亚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多族裔、多宗教,有着独立的国家利益和优先。他们是这样对待我们的,我们也是这样提醒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