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抹黑内地医护 其心可诛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处于濒临失控之际,中央和内地及时伸出援手,在人员、物资、设施等方面协助香港抗疫,特别是派出医护团队、援建方舱隔离设施等举措,为香港控制疫情争取宝贵时间,扩大了遏止疫情的回旋空间,也给香港社会送来定心丸。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香港出现了致力抹黑内地医护和方舱医院的舆论漩涡,其策源地大多是乱港势力的舆论场,其心可诛!但邪不压正,内地救香港于水火,大多数香港市民心存感激。
如图1所示,第五波疫情爆发后,香港社交媒体涉内地援港抗疫议题的声量升至最高,同时港人对内地援港表达感谢的声量也随之升高,成为香港社交媒体的主流民意。第五波疫情的扩散速度、确诊人数及其对香港医疗系统造成的沉重压力,统统远超前四波疫情的量级。香港舆论普遍认同,光凭香港本地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抑制疫情的恶化,就连救治重症患者也应接不暇;所以,此时积极向香港伸出援手的内地抗疫力量,格外受到港人的关注与热议。
由图2可知,在有关内地援港抗疫的相关舆情中,最受关注的子议题分别是“内地医护来港”和“援建方舱医院”,两者的关注度占比之和约在整体中占六成。这两个议题分别涉及医护专业自主、内地模式隔离等议题,故也戳中香港舆论场的敏感点,一定程度引发争议。此外,“提供中医药”议题也在社交媒体中具较高热度,早前香港曾出现连花清瘟胶囊和金花清感颗粒的抢购潮,待内地大批赠送有关中医药的物资后,上述供应紧缺的状况才得到缓解,从另一侧面反映港人对抗疫中成药的信任和依赖。
针对关注度最高的内地援港医护议题,香港社交媒体的舆情整体有较多支持、认同的声音,包括对中央一直殷切关注香港疫情、并及时提供一切抗疫援助的感激之情,以及赞扬与感恩内地医护不辞劳苦主动前往香港抗疫、救死扶伤的无私奉献举动。据图3可知,这种正面言论多聚集在爱国爱港的网络社群间传播,其中正能量KOL(舆论意见领袖)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凝聚和传递港人对内地援港抗疫积极声音的重要载体。
但是,针对来港拯救同胞生命的内地医护,香港社会上出现一股质疑、抵触的舆论乱流,如打着维护医疗行业专业自主的旗号,对内地医护的能力水平进行刻意贬低,更捏造内地医护头会发生医疗事故或意外的谎言。这类藉内地医护议题操弄“疑中”、“反中”情绪的言论,主要从一些乱港势力舆论场开始酝酿、扩散。结合图4可知,部分策源者、策源地目前已身处海外,可以肆无忌惮挑拨港人对内地的对立情绪,而且这些充满谣言、民粹的负面舆情通过自媒体向香港有关专业群体进行逆向渗透,意图削弱抗疫前线人员的士气,破坏两地抗疫人员的合作关系。
毋庸讳言,在这种舆情环境下,经乱港势力与别有用心者的扭曲、煽动,香港草根网民间产生了一定的“同温层效应”。
但是,许多港人都为援港抗疫的内地医护抱不平,包括批评医管局的分工安排不当,未有充分发挥内地医护的救治潜力。早前网传的一张内地与香港医护之间的分工表,更是在社交媒体激起一波质疑的声音,大批网民不满医管局没有用好这批来自内地三甲医院的优秀人才,将喂食、换尿片等低技术门槛的工作分配给内地医护,却没有将更重要的断症、急救等工作交给他们。某位港媒记者在记者会上有关如何投诉内地医护的提问,更是被很多网民视为黄丝记者针对内地医护的恶意挑拨行为。
香港舆论场内还存在一个长达近两年、持续质疑涉内地元素抗疫成效的声音,在近期突然被放大。这就是有关国产科兴疫苗在保护力、防御效果、副作用等方面的负面舆情。事实上,早在前年12月港府宣布新冠疫苗接种安排纳入科兴疫苗以来,就被反对势力刻意操作和恶意攻击,使得有关科兴的质疑舆情占比,在多数时间段都高于被视为“洋货”的复必泰疫苗。
第五波疫情爆发后,一些患者在接种疫苗后仍不幸身亡,个别媒体趁机拿医管局公布的数据(87%已打针染疫死者所接种的疫苗为科兴)来攻击和抹黑科兴疫苗的质量,绝口不提大多数长者打的是科兴疫苗这一客观事实,而将香港新冠患者死亡率高的责任怪罪在国产疫苗头上。这些言论对部分港人造成误导误传的负面影响。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中评社香港3月28日电/在香港第五波疫情处于濒临失控之际,中央和内地及时伸出援手,在人员、物资、设施等方面协助香港抗疫,特别是派出医护团队、援建方舱隔离设施等举措,为香港控制疫情争取宝贵时间,扩大了遏止疫情的回旋空间,也给香港社会送来定心丸。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香港出现了致力抹黑内地医护和方舱医院的舆论漩涡,其策源地大多是乱港势力的舆论场,其心可诛!但邪不压正,内地救香港于水火,大多数香港市民心存感激。
如图1所示,第五波疫情爆发后,香港社交媒体涉内地援港抗疫议题的声量升至最高,同时港人对内地援港表达感谢的声量也随之升高,成为香港社交媒体的主流民意。第五波疫情的扩散速度、确诊人数及其对香港医疗系统造成的沉重压力,统统远超前四波疫情的量级。香港舆论普遍认同,光凭香港本地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抑制疫情的恶化,就连救治重症患者也应接不暇;所以,此时积极向香港伸出援手的内地抗疫力量,格外受到港人的关注与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