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答中评:中美给世界和平信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中评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22日电(记者 张心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此次视频通话确认了中美双方在彼此核心关切与冲突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沟通意愿,共同面对和管控危机分歧,负起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保证和平发展责任,给世界和平以基本信心。中美关系是此次视频通话的主旨议题,也是中美战略性沟通机制的延续。中美保持战略性直接对话,是美方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的体现。

  田飞龙谈到,乌克兰战争导致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危机,中美两国对危机解决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和责任,也有着重要的分歧和对立,需要双方进行最高层的具体立场和意见沟通,探明各自边界和尺度,以决定各自进一步的行动与影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俄关系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础,美国无法绕开中国立场和影响而直接解决乌克兰危机,与中国进行最高层沟通是美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步骤。

  从具体通话内容来看,田飞龙指出,中方坚持了和平发展的基本价值立场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立场,没有偏向俄罗斯和乌克兰任何一方,而是主张根据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分清责任,解决问题,且对促进和平谈判与安全关切制度化持积极立场。这是客观公正的中国大国外交观和战略观,是可持续和一贯的。美方的施压企图和威胁性动作无法逼迫中国改变原则立场。

  田飞龙续指,中美双方考量乌克兰危机,是放在中美关系大局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来进行的。中方提出了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美方再次承诺了“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拜登更进一步确认了不搞新冷战与同盟体系对抗的所谓善意,但从其具体行为来看并不可靠,是一种战略性的外交辞令和立场外宣而已。不过,在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上的最高层“再保证”,有助于双方建立适度互信去管控彼此分歧以及进一步探讨推进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

  田飞龙提到,乌克兰危机根源于北约东扩,而美国应对危机的方式是全体系制裁和超限对抗,导致战争升级和世界和平面临严重挑战,并分裂和分化了全球政治生态和产业链。美国制造的国际政治“烂摊子”需要有中国角色参与中和及协调解决。中国的地位和实力决定了任何离开中国的危机解决方案都是不完整的,美国理解这一点并试图加以利用。美国试图施压中国谴责和制裁俄罗斯,但中国一直坚持不拉偏架,不简单站队,而是秉公独立行事。美方事前造成重大舆论导向,在元首会晤中也试图再次施压,显示出美方对管控中美关系分歧以及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政治诚意和坚定性是不充分的。

  田飞龙认为,此次美方主动邀约会晤,有三个直接目的:其一,稳住中国,保证台海不出意外,避免两线作战;其二,探明和锁定中国立场,最低限度阻止中国对俄提供军事援助;其三,在世界舆论场上继续造成美国反覆劝导施压中国的态势,继续占据道德制高点。

  习主席在视频通话中提到两句老话,“一个巴掌拍不响”和“解铃还须系铃人”。对此田飞龙表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句谚语,也是中国人理解和处理矛盾冲突的文化智慧。针对美方在乌克兰及中美关系有关问题上一再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里的文化劝导是对美方的一种道德批评,推动其反思自身责任和原因,找到病根,从而为解决矛盾打开思路和空间。这两句话的直接传递,显示出中国对美国历史行为和责任的清晰认知,并以此断定有关危机冲突的是非曲直,而且留有含蓄内敛的余地和规劝意涵,既铿锵有力,直指要害,又给人台阶,以观后效。

  田飞龙称,这种依据自身历史文化智慧和独立判断而进行的元首会晤,进一步展现了文化自信和“平视时代”的中国外交风格,美方应当学会尊重、理解和接受。在逐步汲取东方文化与政治智慧的过程中,美国的外交和政治思维或许会得到适当的中和与转化,从而给世界和平与发展以新的生机。

  习主席在此次通话中亦提到,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对此田飞龙谈到,在近期的乌克兰危机中,从国际社会的战略界到两岸的一般民众讨论中,都在对比乌克兰与台湾,二者尽管性质有别,但冲突风险性和地缘政治矛盾性却有相似之处。习主席凸显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和严重后果,是给美方打战略预防针,希望对方严肃检讨和节制,不要放任台独以及踩红线干预台湾事务。他强调,习近平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已经形成,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也是民族复兴必然指标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同时关涉主权和安全,绝无含糊妥协余地。在台湾问题上,如果美方犯下破坏底线的错误,就会对中美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这种颠覆性影响可以在《反分裂国家法》第8、9条的非和平方式条款中找到,也可以在《反外国制裁法》的一般性反制条款中找到。

  田飞龙表示,随着中国在对台立场上的逐步清晰化和主动斗争,美方将日益感受到干预台湾事务的具体代价和破坏底线时的颠覆性影响。这是关乎中美关系大局和世界整体和平的大事件,是就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对美方画出的清晰底线。从拜登再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的立场陈述来看,对这种“颠覆性影响”是有所领悟和回应的。但这绝不能导致我方的战略盲信和麻痹,美方保证历来有着战略虚伪表示和两面派的倾向。对此,确实需要听其言,观其行,综合全面情况尤其是具体行为来加以最终评定。

  田飞龙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和中国内政,也是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任务,不同于乌克兰问题,中方的凸显和战略警示对美国重新评估台湾政策及干预行为是有直接沟通和威慑意义的,也是理性斗争的体现。

  田飞龙最后指出,此次视频通话有三大重要意义。第一,确认了中美双方在彼此核心关切与冲突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沟通意愿,共同面对和管控危机分歧,负起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保证和平发展责任,这些是大体上可以取得共识及一定程度合作的范畴,也是给世界和平以基本信心。

  第二,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交换,能够让彼此清晰了解、理解和掌握各自介入乌克兰局势的原则和尺度,避免地区危机升级为世界大战,也避免中美被波及和拖入更大范围的对抗危机。从通话具体情况来看,控制乌克兰危机不升级并朝着和平方向解决的大体思路,在中美之间是有初步意向和可以进一步探讨的。

  第三,在台湾问题上再次明晰了中国底线和美方必需遵守的界限,美方也给出了原则性再保证,从而在中美关系大局和地缘政治博弈中按下了管控分歧和适度降低对抗烈度的共识键,这是有利于中美关系整体平衡调整及台海和平稳定的信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中评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22日电(记者 张心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8日晚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此次视频通话确认了中美双方在彼此核心关切与冲突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沟通意愿,共同面对和管控危机分歧,负起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保证和平发展责任,给世界和平以基本信心。中美关系是此次视频通话的主旨议题,也是中美战略性沟通机制的延续。中美保持战略性直接对话,是美方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负责任大国角色的体现。

  田飞龙谈到,乌克兰战争导致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大危机,中美两国对危机解决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和责任,也有着重要的分歧和对立,需要双方进行最高层的具体立场和意见沟通,探明各自边界和尺度,以决定各自进一步的行动与影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俄关系是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基础,美国无法绕开中国立场和影响而直接解决乌克兰危机,与中国进行最高层沟通是美国应对危机的重要步骤。

  从具体通话内容来看,田飞龙指出,中方坚持了和平发展的基本价值立场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立场,没有偏向俄罗斯和乌克兰任何一方,而是主张根据危机的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分清责任,解决问题,且对促进和平谈判与安全关切制度化持积极立场。这是客观公正的中国大国外交观和战略观,是可持续和一贯的。美方的施压企图和威胁性动作无法逼迫中国改变原则立场。

  田飞龙续指,中美双方考量乌克兰危机,是放在中美关系大局以及世界和平发展大局来进行的。中方提出了对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美方再次承诺了“一个中国”政策和不支持“台独”。拜登更进一步确认了不搞新冷战与同盟体系对抗的所谓善意,但从其具体行为来看并不可靠,是一种战略性的外交辞令和立场外宣而已。不过,在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上的最高层“再保证”,有助于双方建立适度互信去管控彼此分歧以及进一步探讨推进乌克兰危机的和平解决。

生活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