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港人自救非躺平 待站起
中评社香港3月21日电/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确诊已经破百万例,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观测分析得出结论:“自救自愈”已经构成香港社会抗疫的主旋律,但是不可以由此认定香港市民都接受“与病毒共存”的主张,事实上,这是香港市民在奋起与病毒作坚决斗争的写照!
如图1所示,自3月初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将自主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结果纳入确诊个案数以来,短短半个月内经快检方式确诊个案就达到惊人的33万宗,此后每日快检新增确诊数逐渐超过传统的核酸检测,成为香港新增确诊个案的主要来源。若以一般新冠轻症康复周期估算,据保守估计当前散落在社区、以“居家隔离”方式与病毒斗争的香港市民至少有30万人,其中按人口分布推算至少有5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香港第五波疫情之严峻,对市民身体健康之危害,前所未见!
香港公立医疗系统一早就瘫痪了,大量确诊市民留在家中无法得到妥善治疗,特区政府一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很长时间内市面上抗疫物资存货紧张、内地援港物资却大量积压,热线难打、急救难叫、物资难到,医院更是不可能进得了,种种问题引发许多市民的愤懑与无奈,大多数的患者不得不走上“自救之路”。
如图3所示,香港社交媒体上确诊市民获得来自亲友支援的声量占六成,相比之下获得政府支援的声量仅有15%。许多网民反映,政府每天都在宣传自己做了多少事、拥有多少物资,但是患者自己却什么也看不到、得不到。近一个月来香港涉疫舆情中,涉及政府的关注度占比已经从近30%持续下跌至不到15%(如图4)。换言之,越来越多市民对特区政府解决需求问题的能力没有更多期待了,“自救自愈”的集体意识由此形成。
结合图5和图6对香港自测阳性网民在网上各类留言的分析,可以清楚发现以下4个特征:首先,在2月下旬疫情爆炸式增长之初,由于缺乏支援和科学知识指导,网民自测阳性后存在较强恐慌、失措情绪,故在症状交流、服药经验、家庭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很多,但随着近一个月来民间抗疫知识的传播不断发展,上述问题的交流探讨明显降低。
其次,有关数据变化清晰显示出,上个月疫情大爆发时香港市民把最大的救治希望寄托给特区政府,如政府热线、入院治疗等问题的占比都不低,但由于政府各项抗疫安排几近失灵,港人只好转向“自救”,此后涉及政府公共服务支援的讨论量快速下跌,反映出居家患者已经不在乎、也不指望政府有多大的协助。
再者,由于感染奥密克戎症状较轻,再加上先前感染基数已经很大,故涉及检测转阴、身体康复的讨论量在近期有所上升,说明大多数患者通过“自救”已经实现“自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涉及“如何请病假”的讨论始终维持在一定比例,并在近期的讨论量占比已经升至第二位。这是因为大量香港企业并不存在居家工作的条件,而之前快速自测确诊者无法获取医生纸(病假单),这就令许多染疫“打工仔”因请不到病假而导致收入大幅减少,更有面临因旷工被解雇而缺乏劳工处保障的风险。随着3月初政府快测申报平台上线,自测确诊者就可以线上申领病假纸或隔离令,进而成功向雇主请病假,故涉及如何申请病假纸、如何成功请病假的讨论始终维持一定热度。
社交媒体上对“请病假”问题的高度关注,背后折射出基层市民对“手停口停”的强烈不安情绪。如图7所示,3年前“修例风波”的黑暴动乱就已经让香港服务业屡屡停摆,前年初至今的疫情又令百业雪上加霜。对“手停口停”的讨论,在过去一年随着疫情趋缓、经济略有复苏而明显降温,却又因为第五波疫情再次反弹至近3年来高位。由此可见,香港基层市民“自救自愈”的艰辛历程,直观折射出“既怕病死,更怕饿死”的复杂心态。
与此同时,十几万香港市民在不依靠政府、不依靠医疗体系的情况下“自救自愈”得到康复,从另一个角度也为今次抗击重大疫情提供了社会的集体经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港市民对抗疫中成药有了亲身验证与高度认可。如图8所示,香港社交媒体对“连花清瘟胶囊”的关注度自2月下旬以来一直维持在高位,反观具有退烧止痛效果的西药“必理痛”的关注度却在短暂高峰后很快下跌。由此可见,内地援港中成药已经被不少自救市民视为“保命药”,许多居家患者都在网上写下亲身经验,分享他们服用中成药后的康复过程,在特区政府迟迟未就中成药提供广泛权威宣传解说的背景下,网民之间的相互分享借鉴成为他们共度时艰的“自救宝典”。
但是要指出的是,患者奋起自救而达至自愈,实属不易,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如图9所示,疫情对民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第五波疫情的重压很有可能成为压垮许多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多位确诊者自杀即是惨痛的证明。此外,自我治疗得以痊愈,也会增长社会对疫情看轻的片面认知,政府接下来“动态清零”防疫措施更难落实。
(记者:徐文森 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中评社香港3月21日电/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计确诊已经破百万例,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通过大数据观测分析得出结论:“自救自愈”已经构成香港社会抗疫的主旋律,但是不可以由此认定香港市民都接受“与病毒共存”的主张,事实上,这是香港市民在奋起与病毒作坚决斗争的写照!
如图1所示,自3月初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将自主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结果纳入确诊个案数以来,短短半个月内经快检方式确诊个案就达到惊人的33万宗,此后每日快检新增确诊数逐渐超过传统的核酸检测,成为香港新增确诊个案的主要来源。若以一般新冠轻症康复周期估算,据保守估计当前散落在社区、以“居家隔离”方式与病毒斗争的香港市民至少有30万人,其中按人口分布推算至少有5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香港第五波疫情之严峻,对市民身体健康之危害,前所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