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热议母基金发展
围绕母基金对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中国基金业协会母基金专委会主席王忠民提出了“产业树”的概念:如果母基金投入资金,一定是投在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形成新的产品突破、产业链的拉长。产业基金需要考虑,在全球产业发展过程中,能不能找准定位和最恰当的技术突破点。下一步,这一产业在经济版图中能否有效延展成产业链。
政策性引导基金与商业性母基金差异化发展有哪些逻辑和路径?湖南大学教授刘健钧表示,要促进各归其位,发挥两类基金各不相同的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适应两类基金不同特点的风险防控机制安排;探索总体性长周期考核,提高对单个项目和短期盈亏的包容度。
对于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表示,中国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产业、技术剧烈革命的同时,经济长周期也相伴相随。其中,政府引导基金等金融业态的发展对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持续坚持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法制法规,深入推动金融改革,实现金融业态多样化、资本业态多样化,进而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进步。
吴晓求认为,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市场化,建议推动金融结构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推动资本市场各种业态的发展。“建议金融从过去关注历史和今天,转向关注未来,这是金融的使命。”吴晓求说,这其中也涉及传统金融和现代金融的话题,传统金融往往排斥风险,而现代金融更趋向于包容风险。基金业态是现代金融重要组成部分,它更趋向于包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