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陈勇详解香港疫情之困及对策
中评社香港3月15日电(记者 梁帆)香港第五波疫情凶猛来袭,确证趋势持续攀升。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近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是“小政府、大市场”,但抗疫时期的思维就应该改正,要对社会有更强的控制力。在生命面前,政治、经济都应放到一旁,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态度全力控制疫情。
陈勇认为,特区政府应多参考内地城市的控疫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出台抗疫政策。建议可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在香港国际机场单独设立内地口岸区,内地口岸区视为内地,根据内地法律实施管辖,但一些根据实际需要由香港管辖的保留事项除外。可借鉴高铁西九龙站的经验,采取“三步走”程式。
陈勇指出,香港作为东西方联络人,必须选择一方,毫无疑问首要目标是优先和内地通关。香港和内地通关是“保命”,和国际通关是“增值”,显然今时今日是“保命”优先。香港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做好抗疫工作,特区政府要主动站出来承担好主体责任,凝聚好民心,打好“防疫战”。鉴于内地与香港的跨境往来因疫情而长时间受阻,建议容许已经接种疫苗、并经医疗单位证明体内已产生足够病毒抗体的香港居民,前往内地时只需要接受病毒检测,就可以减少隔离检疫时间并取得内地健康码,以便早日恢复正常跨境往来。
对于西方国家对香港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质疑,陈勇表示,不管西方如何抹黑中国,歪曲事实,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少生命损失,最靓丽的经济指标在中国,能在疫情期间达到经济正增长的是中国,同时国际贸易亦是正增长,国际资本始终希望流向中国。对资本来说,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这充分证明,只要香港疫情控制住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只会重新往上走。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香港已进入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最危急的时刻,我们看到,第五波疫情已处于完全失控的边缘,您认为导致此波疫情最终沦陷的主要问题到底在何处?
陈勇:新冠疫情本是“天灾”,但香港防疫工作陷入混乱,特区政府应该真正担当好主体角色,同时还得依靠中央支援。香港属于东西方交界处,两种意识型态交织着,导致香港社会出现了一种向病毒共存乃至投降、偏向英美理念的趋势,特区政府的政策亦是摇摆不定,使得控制住第五波疫情的良机屡次错过。我认为,第一,纵观世界,我们选择实行“动态清零”政策,市民生命至上,绝不与病毒共存,事实证明了抗疫工作做得最好的就是我们国家。根据全世界的新冠感染数量平均值,我们国家比他们低了几百倍。
第二,从东西方防疫思维的差异来看,东方国家都是接近中国的抗疫理念,只不过他们能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其实他们如果能够控制,亦希望维持“动态清零”。这种防疫理念的差异,是东西方智慧和制度不同造成的,西方是“躺平式、被动式”抗疫思维,我们是“动态清零、主动式”思维。
第三,回顾中华民族千年史,从大禹治水开始,中华民族就能勇敢地去和自然灾害战斗,致力挽救更多百姓生命,但反观西方,是选择造船躲避,躲避不了就请求上苍保佑。这种从古至今延续的思维差异,造成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全世界都在抗击疫情,但西方觉得其成本太高,就选择“与病毒共存”,但我们有数千年的“生命至上”传统,充分体现出民族自信和制度优势,对抗击疫情必须坚持到底。
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是“小政府、大市场”,但抗疫时期的思维就应该改正,要对社会有更强的主控力。两年前疫情爆发之初,防疫工作本来做得不错,但是有的人强调所谓纯粹的个人自由,不顾大局,并传播这些歪理,很多市民被洗脑,逐渐接近西方思维,同时亦影响了特区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他们思维中更倾向于“躺平”,不想给自己添麻烦。香港十几万公务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以“打工仔”的心态做防疫抗疫工作。他们认为自己本身不干这个活,就不应该去做。结果就造成了前几次都差点通关,结果每到最后就功亏一篑,无法守住最后一道大门,故有现在的第五波疫情之惨。
中评社记者:您谈到了中国是世界抗击疫情的典范,您认为内地有哪些抗疫经验值得香港去参考?您对此有何意见建议?
陈勇:内地有许多城市的控疫工作都值得香港学习借鉴。首先,西安前段时间疫情就比较严峻,但他们立即以“雷霆之势”全面禁足和封城,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同时,上海的抗疫模式亦值得参考,它不是全面封城或禁足,而是运用了一种“精准封闭”的模式。特区政府应多参考内地城市的不同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香港是高度国际化的大都会,居住密度太高,经济崇尚自由,很多人的西方思维根深蒂固。上海亦是国际大都市,他们的模式和情况比较接近香港。
因此我建议,可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在香港国际机场单独设立内地口岸区,内地口岸区视为内地,根据内地法律实施管辖,但一些根据实际需要由香港管辖的保留事项除外。由于机场结构和运营情况与高铁站有极大不同,香港与内地有关部门应共同研究,采取优化的空间和流程配置,以便在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及停机坪设置内地口岸区,有效实施客运和货运两方面的口岸管理。可借鉴高铁西九龙站的经验,采取“三步走”程式,即:第一步,由广东省政府和香港政府就香港机场“一地两检”签署合作安排;第二步,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该安排;第三步,双方通过各自法律程序落实该安排。
中评社记者:有市民调侃说,两年来日夜期盼与内地通关,最后却成了“通通都关”。香港与内地已超过未通关,来往人流基本处于中断的情况。我们都知道,疫情不清零,经济就难以恢复,但香港疫情日益严峻,民众已经对抗疫产生了“疲态”。您认为在此现状下,香港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激励人心,让市民短时间内有感?
陈勇:正如我前面所提到,香港作为东西方联络人,必须选择一方为主,毫无疑问首要目标是优先和内地通关。第一,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融入大湾区,香港未来的发展才会生机勃勃。我认为,形容和内地通关是“保命”,和国际通关是“增值”,显然是“保命”优先。
第二,香港必须选择“动态清零”防疫政策,与国家接轨。只有如此,经济民生才能有机会得到保证,现在疫情已经使百业萧条,部分行业更是进入“冰河时代”,这时和西方接轨显然没有意义。因此,所有管治团队成员应有高度共识,具备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十几万公务员应肩负起责任,做好抗疫战的“主力军”。
第三,中央亦高度重视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强调香港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做好抗疫工作,坚持“动态清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特区政府应该站出来凝聚民心,不应像现在这般将主体责任转嫁出去,市民被迫自行面对恶魔般的病毒。在生命面前,政治、经济都应放到一旁,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态度控制疫情。只要人在,其他东西都能慢慢恢复,正所谓“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果人都不在了,其他任何事物亦就意义全无。换言之,当民心稳定了,亦能进一步够团结更多的市民,齐心协力抗疫,如果全员坚决贯彻落实好“动态清零”,打好“防疫战”就自然不在话下。
第四,香港疫苗接种疫苗率较低,还未能形成免疫屏障,鉴于内地与香港的跨境往来因疫情而长时间受阻,建议容许已经接种疫苗、并经医疗单位证明体内已产生足够病毒抗体的香港居民,前往内地时只需要接受病毒检测,就可以减少隔离检疫时间并取得内地健康码,以便早日恢复正常跨境往来。希望中央政府能向香港特区更快提供更多新冠疫苗,务求在最短时间内令最多的香港居民接种,同时允许有需要的香港居民到深圳接种香港未引入的国产疫苗。
中评社记者:中央对香港第五波疫情的高度重视,以及对香港全体市民生命健康的高度关切,并表示随时应香港的需求提供援助。您对此有何感受?
陈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香港时时刻刻牵动着他的心,中央对香港的就像父母对子女那般,是家人的温暖关怀,相信大家都能感同身受。疫情期间,是多次主动问候和询问特区政府,表达出对香港急切的关切之情。我想再次强调,香港只要有所求,国家必有应,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是实行“一国两制”,就算是美国历来两位总统特朗普或拜登都对人民爱理不理的,都病死接近一百万人命了还在自夸,亦不可能选择在他们国家里实行另外一种体制。
第五波疫情爆发速度之快是我们不曾想象的,全体港人都焦虑万分,祖国作为香港最大靠山,及时多次发布重要指示,香港各界同仁顿时心态稳定了很多,底气足了很多。信心二字在非常时刻显得格外重要,就如前两年的“黑暴”时期一样,中央一出手,尤其香港国安法一落地,香港马上恢复稳定。全体市民包括反对派的支持者,他们都得到了制度下的安全与安宁。因此,不管部分港人是否喜欢每一个政策,是否有其他想法,但现实结果就是他们都享受到香港社会恢复后所带来的繁荣稳定。
中评社记者:目前在西方有一种舆论声音认为,香港实行“清零”政策将会影响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您对此有何看法?
陈勇:首先我认为,肯定会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过应该是好的影响。就像北京冬奥会,不管美国如何挑衅质疑,亦不管西方媒体用何种方式抹黑,只要控制了疫情,保证世界各地奥运健儿的生命健康,他们都非常踊跃来中国参赛,美国还是派出运动员最多的国家。
其次,不管西方如何抹黑中国,歪曲事实,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少生命损失、最靓丽的经济指标在中国,能在疫情期间达到经济正增长的是中国,同时国际贸易亦是正增长,国际资本始终希望流向中国。对资本来说,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这充分证明,只要香港疫情控制住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只会往上走。
中评社香港3月15日电(记者 梁帆)香港第五波疫情凶猛来袭,确证趋势持续攀升。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近日接受中评社专访表示,香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一直是“小政府、大市场”,但抗疫时期的思维就应该改正,要对社会有更强的控制力。在生命面前,政治、经济都应放到一旁,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态度全力控制疫情。
陈勇认为,特区政府应多参考内地城市的控疫经验,再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落出台抗疫政策。建议可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在香港国际机场单独设立内地口岸区,内地口岸区视为内地,根据内地法律实施管辖,但一些根据实际需要由香港管辖的保留事项除外。可借鉴高铁西九龙站的经验,采取“三步走”程式。
陈勇指出,香港作为东西方联络人,必须选择一方,毫无疑问首要目标是优先和内地通关。香港和内地通关是“保命”,和国际通关是“增值”,显然今时今日是“保命”优先。香港须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力量做好抗疫工作,特区政府要主动站出来承担好主体责任,凝聚好民心,打好“防疫战”。鉴于内地与香港的跨境往来因疫情而长时间受阻,建议容许已经接种疫苗、并经医疗单位证明体内已产生足够病毒抗体的香港居民,前往内地时只需要接受病毒检测,就可以减少隔离检疫时间并取得内地健康码,以便早日恢复正常跨境往来。
对于西方国家对香港坚持“动态清零”政策的质疑,陈勇表示,不管西方如何抹黑中国,歪曲事实,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最少生命损失,最靓丽的经济指标在中国,能在疫情期间达到经济正增长的是中国,同时国际贸易亦是正增长,国际资本始终希望流向中国。对资本来说,第一是安全,第二是安全,第三还是安全。这充分证明,只要香港疫情控制住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只会重新往上走。
以下是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