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香港抗疫须力防人道危机
中评社香港3月14日电/中评智库大数据长期观测香港疫情中的社会心态,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在第五波疫情中,“与病毒共存”的思维毒素肆虐香港,导致漠视长着生存权的社会心态竟然得以形成,因染疫而救治不及,大量老人死亡,敲响了香港的人道主义危机的警钟!
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至今,已经有近4000人不幸染疫病逝,其中以老年人为主,还有大量染疫长者处于危重状态却得不到有效救治,近期更出现未入院的染疫长者因抑郁而自尽的惨剧。据专家推算,全港八成居住在安老院舍的长者已经感染,医疗资源极度短缺也导致许多需要医治、护理的高龄非新冠患者的生命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但是,香港社交媒体上对长者染疫病逝总体反应竟然是呈现冷淡的,网民悲伤情绪竟然不及被“人道毁灭”的野猪和仓鼠。
第五波疫情席卷香港,带来的不仅仅是确诊人数指数级的增长,同时还有死亡人数的飙升。过去一周死亡人数平均每日200人左右,令医院及公众殓房不堪重负,以至于出现遗体与病人“共处一室”的悲惨场面。香港复制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多国医疗崩溃、“与病毒共存”导致大量长者被放弃治疗的惨状。
如图1所示,对比第五波疫情前后香港病死率、致死率的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占香港社会大部分的中青年群体已经完整接种疫苗获得一定抵抗力,故变种病毒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以轻症为主。然而,由于香港70岁以上长者疫苗接种率偏低,再加上安老院舍大面积感染、医疗系统挤兑等因素影响,第五波疫情的极高感染基数令香港新冠死亡人数大增,第五波疫情死亡率较之前暴增近17倍,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50人死于新冠。
香港原本傲居全球的“高龄社会”却在疫情下沦为阿喀琉斯之踵。第五波疫情的致死率、病死率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不仅与被迫“与病毒共存”的抗疫失败者美国相差无几,甚至远远高于“半躺平”状态的新加坡。上述数据深刻揭示了香港自我放弃或守不住“动态清零”底线的严重后果。必须警惕,如果长者继续大批染疫而亡,势必引发人道危机!
进一步分析发现(如图2),2020年至今香港累计3993人死于新冠,其中3780宗发生于第五波疫情,占比高达94.7%,而第五波疫情中近96%病亡者为长者,其中又有超过一半长者居住在安老院舍中。据官方数据统计,全港87%安老院舍已出现疫情,而全港安老院舍的分布与全港疫厦分布情况一致(如图3),深水埗、油尖旺、观塘等地既是疫情重灾区,也是安老院舍分布最密集的地区。由于香港居住空间狭小、楼宇密集,大部分普通安老院舍坐落于市区商住大厦的低层单位,悉数暴露在疫情高风险区域,再加上全港护工人手有限且普遍供职于多间院舍,遂造成“一人染疫、多人染疫、多间染疫、全部染疫”的悲惨境况。
如图4所示,除了安老院舍疫情大爆发以外,染疫长者挤满各大公立医院急症室、未能得到妥善救治和照顾的现象,引发社交媒体最多关注,2月中旬许多长者在医院外寒风中露天候诊的场景照片传出,令网民感到触目惊心、唏嘘不已。虽然近期医院有改善,但有网民指出,在医护人手严重短缺的现实下,实质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不少高龄染疫长者备受煎熬、甚至遭遇“等死”局面。与此同时,长者大面积感染、病亡也一定程度上刺激社会对长者疫苗接种率较低问题的关注。
此外,因为疫情导致香港医疗系统、涉疫公共服务体系濒临崩溃,长者染疫还引发了一系列次生问题,社交媒体高度关注。例如,有发烧长者因送医难、被拒收之后不幸离世,有居家染疫的长者因缺乏心理疏导而自尽身亡,还有家属投诉称长者在社区隔离设施一度“失联”、照顾不周等。由此可见,此次新冠疫情成为压垮香港养老社会矛盾和问题(如老年贫困、养老服务落后、安老资源短缺等)的“最后一根稻草”,也难怪有人发出“香港正出现人道主义危机”的哀叹。
然而,令人寒心的是,对于第五波疫情下高龄群体的悲惨遭遇,香港社会却漠然以对,甚至出现了一些冷血的言行。如图4所示,近期长者染疫身亡在香港社交媒体引发的悲伤情绪,仅仅是孩童染疫身亡的二分之一,甚至低于近一段时间被“人道毁灭”的野猪、仓鼠和马匹。有观点认为,自诩崇尚西方“人权自由”的香港社会充斥伪善的错误价值,姑且不论那些鼓吹“与病毒共存、适者生存”的别有用心者,在许多网民眼中,老人的生命似乎连宠物都不如,这股歪风亦渗透至一些机构,对大量长者病亡不仅毫无同情,也拿不出改善或扭转被动局面的有效办法。可见,社会冷漠、政府茫然,本就不具有话语权的香港老年人无异于沦为疫情下的“难民”。
第五波疫情导致医疗爆煲,在公立医院急症室爆满、病床使用率高达九成甚至过载的对比下,病床占公立医院六分之一、使用率却仅为六七成的香港私立医疗体系,自然被舆论贴上“袖手旁观”、“无所作为”等标签。回顾新冠疫情发生至今(如图6),这并非第一次私立医疗因对疫情作壁上观、不负责任而成为众矢之的。第三波疫情时期公立医院人手一度不足,已有各界人士指出应当调动私院资源支援防疫,近期对私立医院游离于防疫抗疫大局之外的不满情绪再度反弹。
如图7所示,不少民众对私立医院高高在上、甚至拒收病人与医生医德严重不符,也有人指出私立医院享有税收与土地租金减免,更有义务承担公共卫生责任,在疫情紧急状态下,征调私院资源参与抗疫合情合理。而占比最多的观点还是把矛头对准了特区政府,普遍认为港府始终没有对私院如何参与防疫提出明确指引或规划,明明有《紧急法》可用却缺乏调度私立医疗体系能力和意愿,当然难辞其咎。不过,近期港府宣布将非新冠病人转移至私立医院,以腾出更多公院床位接受新冠病人隔离的做法,则受到较多认同,认为这将是公私医疗体系合作的正确方式,呼吁公私医疗体系务必提高效率,腾出宝贵医疗资源去拯救每一个生命。无论公私医院,如果见死不救,无动于衷,绝对是违背人道主义的,更是违背医者天职和良心的。
(记者:徐文森 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中评社香港3月14日电/中评智库大数据长期观测香港疫情中的社会心态,通过数据分析得知:在第五波疫情中,“与病毒共存”的思维毒素肆虐香港,导致漠视长着生存权的社会心态竟然得以形成,因染疫而救治不及,大量老人死亡,敲响了香港的人道主义危机的警钟!
香港第五波疫情蔓延至今,已经有近4000人不幸染疫病逝,其中以老年人为主,还有大量染疫长者处于危重状态却得不到有效救治,近期更出现未入院的染疫长者因抑郁而自尽的惨剧。据专家推算,全港八成居住在安老院舍的长者已经感染,医疗资源极度短缺也导致许多需要医治、护理的高龄非新冠患者的生命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但是,香港社交媒体上对长者染疫病逝总体反应竟然是呈现冷淡的,网民悲伤情绪竟然不及被“人道毁灭”的野猪和仓鼠。
第五波疫情席卷香港,带来的不仅仅是确诊人数指数级的增长,同时还有死亡人数的飙升。过去一周死亡人数平均每日200人左右,令医院及公众殓房不堪重负,以至于出现遗体与病人“共处一室”的悲惨场面。香港复制了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海外多国医疗崩溃、“与病毒共存”导致大量长者被放弃治疗的惨状。
如图1所示,对比第五波疫情前后香港病死率、致死率的数据可以发现,由于占香港社会大部分的中青年群体已经完整接种疫苗获得一定抵抗力,故变种病毒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五波疫情以轻症为主。然而,由于香港70岁以上长者疫苗接种率偏低,再加上安老院舍大面积感染、医疗系统挤兑等因素影响,第五波疫情的极高感染基数令香港新冠死亡人数大增,第五波疫情死亡率较之前暴增近17倍,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50人死于新冠。
香港原本傲居全球的“高龄社会”却在疫情下沦为阿喀琉斯之踵。第五波疫情的致死率、病死率在全世界位居前列,不仅与被迫“与病毒共存”的抗疫失败者美国相差无几,甚至远远高于“半躺平”状态的新加坡。上述数据深刻揭示了香港自我放弃或守不住“动态清零”底线的严重后果。必须警惕,如果长者继续大批染疫而亡,势必引发人道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