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巍出版“第三极考古手记”
考古学家霍巍早在还是一名考古专业大学生时,就想着有一天能到青藏高原考古,亲自去揭开这片土地上的无数未解之谜。1990年,受相关文物部门邀请,四川大学派员参加西藏第二次全区文物普查工作,霍巍和考古专业的青年教师李永宪成为首批人选,终于踏上了多年来向往已久的高原。在此后的三十多年里,霍巍和他的研究团队曾经无数次踏上这片土地,多次参与一系列考古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新发现。
顶风冒雪进行高原考古
如今已是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川大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的霍巍,在高原考古领域收获甚丰。着有《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史前时代》《吐蕃时代:考古新发现及其研究》《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文化交流》等。在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他还会应一些刊物的约请撰写一些西藏考古的随笔和手记,逐渐积少成多。
2022年6月,霍巍整理出自己在青藏高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考古手记,由天地出版社出版成书《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书中收录了霍巍多年来在第三极考古工作中写下的数十篇随笔,以在青藏高原开展的重要考古工作和第一手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生动记录了作者在发掘、调查以卡若、曲贡、藏王陵等为代表的西藏古文化遗址过程中的发现、感受和思考。文章大多是霍巍在田野调查现场所写就。
由于自然条件原因,在进行“第三极”考古时,常常面临诸多困难。在《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往给人以冷峻、严肃印象的考古学者在遭遇危险时面临考验,在历经艰险获得新的考古发现时,也会跟普通人一样欣喜若狂。例如,霍巍教授率考古工作队在向导的带领下前往东嘎·皮央石窟考察,路上遭遇险情,一名队员一脚踩空,整个人悬在峭壁之上,情况十分危急。几个人手拉手结成“人链”,才将悬崖边的队员拉了回来;又如,在前往阿里开展考古工作途中,李永宪教授带队的车子在寒气逼人的深夜与队伍失联,并在无人区湖边抛锚,幸得一位路过的藏族老司机帮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再如,霍巍教授带队在青藏铁路沿线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当地平均海拔4700米,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三分之一,队员们身上还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干粮和水壶,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调查过程中还遭遇了暴风雪,他们在高原荒漠之上无处躲避,为了防止队伍被风雪吹散,只能手拉手迎着风雪前进,每走一步都要消耗极大的体能,衣服里里外外都被雪水和汗水打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