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京剧院创排新编历史剧《阳明悟道》
让人坐得住的“大文戏”
“月亮太阳亮悠悠,不为恩来不为仇。假如要把恩仇记,天黑不见手指头。”少女龙珠唱起了一段明快的西皮流水,地道的京剧板腔糅进了山歌的华彩,表现出了苗族飞歌的嘹亮和高亢,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在创作之初,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出两个小时的‘大文戏’,如何让观众坐得住、听得进、得享受?循着这个方向,在唱腔和音乐设计上尽量做到悦耳动听,在音乐素材上选用了古琴曲《平沙落雁》和昆曲《牡丹亭》的元素,并在音乐和唱腔中反覆出现,以阳明的主题和丽娘的主题为剧情经纬,为观众交织出一幅苗绣般的思想画卷。”贵州京剧院副院长、该剧音乐总监张明玮说。
今年是王阳明诞辰550周年,而《阳明悟道》已是贵州京剧院将王阳明第三次搬上京剧舞台。此次复排,融入了更多少数民族元素,营造宏大壮观的戏剧场面。
据介绍,该剧采用京剧现代戏的做法,与西洋管弦乐队合作,使音乐更富表现力,更加气势磅礴。唱腔设计方面坚持传统,特别是中心唱段使用了原汁原味的京剧二黄、反二黄板式,确保了全剧丰满的京腔京韵。琵琶、古筝、箫等古典民族乐器与京胡相结合交替使用,让戏剧音乐出新而不离本。
张明玮告诉记者,该剧还引入了王阳明的多首诗词作为串联伴唱,由贵州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侯丹梅担任主唱,唱段设计以京剧戏歌的形式,曲调采用京剧反调的调式出现,旋律优美,朗朗上口,通过空灵优雅的演唱,将观众带入沉思般的场景中,对表现戏剧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