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飞龙答中评:中央信任 强烈信号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张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分别于30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李家超及其管治团队是新选制下产生的爱国者治港的新管治体系,在制度上被预期为忠诚和贤能兼备的有为政府,中央领导人的会见讲话与期待体现了新选制的基本制度预期和中央的政治信任。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提到“中央对你充分肯定,也充分信任”。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中央信任是香港特首获得任命的实质性条件之一。香港特首依据基本法由本地选举产生,由中央任命,中央任命权是实质性权力。是否任命,中央需要考量特首当选人的当选程序是否合法、资格是否满足以及是否获得政治信任。李家超获得中央信任及正式任命,是新选制下香港特首选举程序性完成的标志。

  田飞龙说,爱国爱港立场坚定是中央信任的首要政治理由和法律考量因素。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讲话中提到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将之作为首要政治资格条件,是对“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在香港选举制度和中央任命程序中之关键地位的再次确认和运用。而特首作为香港最主要的行政官员,必须是最坚定的爱国者。李家超的既往履职表现能够证明这一点。   “贤能治理能力是中央信任的进一步考量条件和因素。”田飞龙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到李家超“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是对其施政品质与执行能力的高度评价与肯定,是一种“贤能政治”范畴的认可。“爱国者治港”必须是兼容忠诚与贤能的真正的良政善治。作为特区范畴的首要治港者,特首除了政治立场坚定,还必须是服务能力凸显,能够带领特区政府迎难而上,为“一国两制”下半场开创新篇章。李家超在竞选纲领中提出“以结果为目标”,有效回应和证明了其施政哲学中的“贤能政治”要素和取向。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进程过半,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时提到,中央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决心从没有动摇,更不会改变。田飞龙认为,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一国两制”既往实践与未来走向的权威判断和承诺,是给香港社会与国际社会释放的关于香港繁荣稳定与制度连续性的强烈信号。

  “这一政治再承诺具有非常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政治智慧。”田飞龙说,“五十年不变”是“一国两制”的政治承诺,也是以通常的人类政治经验给出的制度实验周期。“一国两制”是新事物,以这种模式沟通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是一种具有深层政治智慧、想象力甚至浪漫气质的政治决断。但“一国两制”到底行不行,具体经验得失如何,又必须诉诸实事求是的历史评估和制度检讨,以动态平衡的辩证思维与方法引导“一国两制”行稳致远。习主席讲话中的“从没有动摇”是对“一国两制”初心及其实践连续性的肯定,而“更不会改变”则是面向未来的政治再承诺,由此对“一国两制”五十变不变作出了融贯历史与未来的政治判定。   田飞龙表示,这一政治再承诺有效回击了香港本土极端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对“一国两制”的唱衰和污名化,也进一步澄清和证明了中央在香港政策上的基本立场和方针。香港近些年的制度变化及外国势力的干预和制裁,对香港和内地共同坚持“一国两制”都造成一定的观念和政策信心的冲击甚至动摇,民间甚至出现了对“一国两制”前途的严重误解或信心不足,习主席的讲话属于一锤定音,可以统一民众认识,维护“一国两制”的民意基础和坚定的方向感。

  田飞龙续指,“一国两制”上半场的实践基本面是成功的,香港繁荣稳定、法治体系、国际地位以及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杠杆与平台性贡献是有客观事实和依据的。但“一国两制”内在的制度漏洞和面临的内外挑战也是客观的,甚至是严重威胁性的。中央负责任地进行制度与政策的检讨和更新,引入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全面准确落实“爱国者治港”,保障和支持香港选举产生爱国者管治团队,为“一国两制”下半场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管治能力基础。

  田飞龙说,“一国两制”是一场伟大的制度实验,从国家范畴而言是和平统一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从世界体系而言是以和平发展为核心价值探索一条以非冷战方式沟通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实践道路,并在长期的共存发展过程中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以及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合理、科学要素的吸纳转化能力,由此奠定中国既融入世界体系、又参与和推动世界体系内在结构改良与更新的负责任世界大国地位与形象。

  田飞龙认为,“一国两制”的下半场,必然是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更加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生成过程,也是香港之国际角色与特区角色以融入发展方式增量建构的过程,更是以香港为平台促进国家更高水平改革开放和更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不变,融入世界体系不变,和平发展道路不变,社会主义主体制度及其优越性不变,民族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建构不变,“一国两制”下半场就不会变。这是中央再次政治承诺和立场背书的深层次国家理性和发展理性。   田飞龙对中评社说,李家超及其管治团队是新选制下产生的爱国者治港的新管治体系,在制度上被预期为忠诚和贤能兼备的有为政府,中央领导人的会见讲话与期待体现了新选制的基本制度预期和中央的政治信任。

  “中央期望新管治团队确立‘爱国者治港’牢固的政治伦理和管治能力体系,敢于面对深层次矛盾问题而破局执行,敢于同本土极端势力和外部干预势力做坚决的斗争,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和法治秩序。中央期望新管治团队具有战略意识、国际视野以及对标国家战略的融合发展思维,承担起香港从由乱到治向由治及兴转型的重大管治责任和发展责任,做与中央同心同德、与香港社会紧密团结并善于决策和执行的贤能管治者。”田飞龙说。

  田飞龙指出,“一国两制”下半场责任重大,内外风险挑战繁杂,中央和特区政府依据“一国两制”框架而负有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在高度自治条件下特区政府更应当主动作为,全面准确理解和运用“一国两制”,做敢于担当的“国之大者”,服务香港,服务国家,为香港开辟新篇章和新纪元。而中央作为“一国两制”的基础立法者和最终责任人,其使命和责任是一贯的,即对香港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起到制度保护和政策促进的宪制性作用。中央与香港的政治互信及融合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新全球化内涵和体系的增量探索,是“一国两制”的理想使命和开阔前景。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张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分别于30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田飞龙对中评社表示,李家超及其管治团队是新选制下产生的爱国者治港的新管治体系,在制度上被预期为忠诚和贤能兼备的有为政府,中央领导人的会见讲话与期待体现了新选制的基本制度预期和中央的政治信任。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任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提到“中央对你充分肯定,也充分信任”。田飞龙对中评社说,中央信任是香港特首获得任命的实质性条件之一。香港特首依据基本法由本地选举产生,由中央任命,中央任命权是实质性权力。是否任命,中央需要考量特首当选人的当选程序是否合法、资格是否满足以及是否获得政治信任。李家超获得中央信任及正式任命,是新选制下香港特首选举程序性完成的标志。

  田飞龙说,爱国爱港立场坚定是中央信任的首要政治理由和法律考量因素。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讲话中提到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将之作为首要政治资格条件,是对“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在香港选举制度和中央任命程序中之关键地位的再次确认和运用。而特首作为香港最主要的行政官员,必须是最坚定的爱国者。李家超的既往履职表现能够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