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文学道路 展现文学力量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电/据人民日报报导,文学在千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丰富的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手法,这套艺术手法可以跨媒介移植,构成综合性艺术的基础。

  在当下文艺格局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文学蕴含着转化创新的丰富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超越单纯文本,以跨媒介的眼光理解文学,推动文学充分向其他艺术门类开放。

  祗有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实现“跨界”与“破圈”,不断求新求变、奋发作为,新时代文学才能保持引领风气的活力,成为艺术创造和文化生产的基石。

  电视剧《人世间》播出后,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花絮:原著作者梁晓声在剧中客串了一个角色。剧组以这种方式向作家本人致意。改编自梁晓声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人世间》全剧故事流畅,人物立体,情节丰富,情感动人,展现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描绘平凡人生的不懈奋斗与人情温暖,播出后创下了近年来电视剧收视率新高。

  这一现象并非《人世间》所独有。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剧都改编自相应的文学作品,有的改编自《西游记》《红楼梦》《四世同堂》《围城》等古代与现当代经典,有的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二月河历史小说等当代类型文学。近年来,《亮剑》《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等热门电视剧也都是文学原着的二度转化。电视剧之外,电影、话剧等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比如电影《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小说,话剧《长恨歌》改编自王安忆作品。文学改编现象是世界性的,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创意来源,不断被改编成热门剧集、电影大片、音乐剧、电子游戏等。

  进入数字时代,由于影像艺术的直观、便捷、受众广泛,文学似乎不再居于媒介中心地位。但在文艺诸门类中,文学始终扮演着“母本”的角色。说文学是“母本”,主要是从文学和各艺术门类的关系出发,形象一点讲,文学是文艺的“基础设施”,为文艺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文学是文艺的“基础设施”,起到广泛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