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窃听欧有疙瘩 刘泰廷:G7未必团结抗中

刘泰廷。(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6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13日落幕,美国拜登政府欲团结西方组成抗中阵线,并首度在联合公报中提及台海议题。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刘泰廷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积极打造多边的对中围堵圈,先前着墨在亚洲,现在则强化西方传统盟邦,也确实在联合公报中有所表态,但先前传出美国窃听欧洲政府高层的丑闻,美欧关系仍有不稳定因素,加上欧盟成员对中态度不一,G7未必真能团结抗中。

  刘泰廷,中兴大学国际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兼任兴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日韩总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东亚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两岸关系等。

  G7峰会联合公报首度提及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国大陆尊重新疆人权,允许香港高度自治,避免任何可能使东海与南海不稳定的片面行动,罕见对中发出攻势,引起国际关注,有观察认为,美国拜登政府成型塑G7抗中同盟。

  针对G7峰会联合公报对中态度强硬,刘泰廷表示,联合公报属于外交文件,G7成员把涉台、涉港议题列入公报,等于是做出程度上的政治表态,也就是说,美国拜登政府欲打造多边的制中阵线,确实起到效果,至少在政治态度上,G7成员都很给美国面子,当然,其中有成员国本身对中国的顾虑,不过主要还是响应美国的政治号召居多。

  所以,刘泰廷说,G7抗中联盟仍偏向形式,首先,成员国只是响应美国的政治号召,此外,联合公报属于声明性质,没有约束力,难以有实质效益,最后则是,欧美关系,从特朗普时代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上近日又传出美国情治单位窃听欧洲多国政府高层,欧美之间有不信任感,因此,在抗中阵线上,欧洲未必真正与美同调。   5月底,美国谍报机构被欧洲媒体揭发窃听欧洲多国政府,据报道指出,美国曾于2012到2014年间在丹麦情治单位的帮助下,暗中监控包括德国总理梅克尔在内的欧洲高层政治人物,消息被揭露后,引起德国、瑞典、挪威、法国等国政府极度不满,并对美国非常不信任。

  刘泰廷表示,欧洲其实在先前特朗普执政时期,因为诸多非典型举动,对美国出现信任危机。包括退出多项国际制度、多次公开批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并扬言退出,让跨大西洋的军事安全网络出现松动疑虑等,欧洲面对原本可以信赖的美国“性情大变”,后续对于美国的外交号召,多少会有所保留。

  他提到,虽然拜登上任后,美国的外交方针逐步恢复传统调性,拜登也多次公开强调“美国回来了”,对外宣示传统可靠的美国,回归国际制度,可是先前种下的不稳定因子仍无法消散。

  可以发现,从上次G7外长会议联合公报,到这次峰会公报,欧洲即便都有在政治态度上与美站队,可是也未出现对中国过度刺激性的实质作为,显然,欧洲也在观望美中之间的角力趋势,因为拜登政府上任后,国际体系权力虽然有望转变,欧洲配合美国新政府,试图修复同盟合作关系,但另一方面,欧洲同时也在顾虑中国的反应以及国际影响力。

  如今又出现窃听风波,欧美要齐心抗中,实属不易,仍有分歧,加上欧盟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不一,德、法虽然是强国,但无法代表群体意见,美国号召欧洲组成抗中阵线,流于形式,象征居多。

  刘泰廷认为,欧洲在政治态度表态亲美,是非常合理,可是要有实质作为,对美国才有帮助,面对欧洲对美的不信任因子,拜登政府还需要设法转圜,即便美欧之间的关系不会有明显的结构性改变,但中国有介入的着力点是不争的事实,这对拜登而言,会相对棘手,因为美国在欧洲的战略布局,除了中国的崛起,还有来自于俄罗斯的压力。

  刘泰廷指出,拜登积极带领美国重返多边制度,过去美国相对重视跨大西洋的同盟经营,比较轻忽亚洲,这几年因为中国崛起的关系,美国把目光投到亚洲,可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布局又往西方延伸,在欧洲的影响力渐强,所以美国又得回过头来补强传统的西方阵线,目前看起来,欧洲国家在政治态度上与美同在,实际作为则同床异梦。

  他提到,从法国总统马克宏、德国总理梅克尔会后的发言可以发现,即便德、法对中辞令严厉,但在诸如气候变迁等议题继续与中国接触合作,还是既定规划,甚至不愿将G7声明定义为反中行动,显然仍有在拿捏对中关系。

  这现象对拜登而言必然是一大挑战,美国接下来或许要在传统阵线的维系上,下更大功夫,尤其美欧之间的信任危机,美国可能要释出一些优惠,才能起到修补关系的效果,也显示出,中国影响力渐强,美国形塑围堵圈的所需成本也越来越大。

刘泰廷。(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6月16日电(记者 方敬为)七大工业国集团(G7)领袖峰会13日落幕,美国拜登政府欲团结西方组成抗中阵线,并首度在联合公报中提及台海议题。中兴大学国际政治所助理教授刘泰廷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拜登积极打造多边的对中围堵圈,先前着墨在亚洲,现在则强化西方传统盟邦,也确实在联合公报中有所表态,但先前传出美国窃听欧洲政府高层的丑闻,美欧关系仍有不稳定因素,加上欧盟成员对中态度不一,G7未必真能团结抗中。

  刘泰廷,中兴大学国际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兼任兴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日韩总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东亚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两岸关系等。

  G7峰会联合公报首度提及台湾海峡和平稳定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国大陆尊重新疆人权,允许香港高度自治,避免任何可能使东海与南海不稳定的片面行动,罕见对中发出攻势,引起国际关注,有观察认为,美国拜登政府成型塑G7抗中同盟。

  针对G7峰会联合公报对中态度强硬,刘泰廷表示,联合公报属于外交文件,G7成员把涉台、涉港议题列入公报,等于是做出程度上的政治表态,也就是说,美国拜登政府欲打造多边的制中阵线,确实起到效果,至少在政治态度上,G7成员都很给美国面子,当然,其中有成员国本身对中国的顾虑,不过主要还是响应美国的政治号召居多。

  所以,刘泰廷说,G7抗中联盟仍偏向形式,首先,成员国只是响应美国的政治号召,此外,联合公报属于声明性质,没有约束力,难以有实质效益,最后则是,欧美关系,从特朗普时代到目前为止,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加上近日又传出美国情治单位窃听欧洲多国政府高层,欧美之间有不信任感,因此,在抗中阵线上,欧洲未必真正与美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