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流昌分享客家精神:家国情怀格外强
中评社香港6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13日,由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主办的“两岸客家 粽是有情”联谊活动暨“世界客家人 重走客家路”筹备启动礼在香港新界廖万石堂举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先生在致辞时,以端午文化符号畅谈对客家精神的理解。他指出,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亲历了当今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大家更能理解“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国家好,香港一定会好”。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杨流昌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五彩缤纷,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精神家园和文化遗产。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一连串节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端午节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常言道,“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这些都是对端午节浓浓生活情景的生动写照。说到端午,我们自然就想到屈原、粽子、龙舟、艾叶、昌蒲、雄黄酒等等。这些文化符号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蕴含着对华夏先民的精神追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客家人有溯本思源、爱国爱乡的好传统,最重视文化传承,端午节在客家传统里有着重要地位,这就是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为什么把联谊活动选在端午的原因。
身为客家后生,杨流昌借端午这一文化符号,谈了他对客家精神的理解。
首先,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数千年延续至今的端午习俗,让我们记住了伟大诗人屈原,而屈原伟大就在于他忠贞爱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句爱国情深的诗句,千百年来被无数仁人志士传颂,直至今日仍能激起我们的共鸣。爱国爱乡历来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曾经饱尝山河破碎、背井离乡之苦的客家人,深知国与家的命运休戚与共,家国情怀格外强烈。在座各位乡亲亲历了当今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更能理解“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国家好,香港一定会好”。我相信,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个文化符号,无疑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美食——粽子。在客家人的传统里,粽子象征着敦亲睦邻的家风传承。一到端午,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包粽子,那场面真是其乐融融。心灵手巧的客家人把粽子裹得紧紧的,把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裹进粽子里,也把对亲人朋友的祝福裹进粽子里。由此看来,今天的活动称之“两岸客家 粽是有情”,实在是贴切极了,这粽子里裹着的,不正是两岸客家同胞的真挚乡情亲情吗?衷心祝愿联谊活动越办越好,就像客家的粽子一样,内涵丰富、品种多样、回味绵长,为两岸客家乡亲感情融合、走亲走近发挥更大能量。
端午节的第三个符号当数龙舟。赛龙舟是客家人重要的端午习俗,仪式感和竞技性都非常强,也最能体现客家人鼓足干劲、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由于疫情原因,我们暂时无法欣赏到龙舟竞渡的热烈场面。这让我想到,香港两岸客家联会成立两年多来也经历了不少困难,但会友们始终秉持初心,以客家人特有的坚韧执着,一往无前地推动客家交流,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前景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携手向前。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客家乡亲朋友,像香港两岸客家联会的会友们一样,热情参与到两岸交流中来,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融合发展不断添砖加瓦和筑路搭桥,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不懈努力。
中评社香港6月14日电(记者 沈而忱)13日,由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主办的“两岸客家 粽是有情”联谊活动暨“世界客家人 重走客家路”筹备启动礼在香港新界廖万石堂举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台务部部长杨流昌先生在致辞时,以端午文化符号畅谈对客家精神的理解。他指出,屈原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亲历了当今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大家更能理解“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国家好,香港一定会好”。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杨流昌表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五彩缤纷,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精神家园和文化遗产。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一连串节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端午节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民间常言道,“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这些都是对端午节浓浓生活情景的生动写照。说到端午,我们自然就想到屈原、粽子、龙舟、艾叶、昌蒲、雄黄酒等等。这些文化符号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蕴含着对华夏先民的精神追念,承载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客家人有溯本思源、爱国爱乡的好传统,最重视文化传承,端午节在客家传统里有着重要地位,这就是香港两岸客家联会为什么把联谊活动选在端午的原因。
身为客家后生,杨流昌借端午这一文化符号,谈了他对客家精神的理解。
首先,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鲜明的文化符号。“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数千年延续至今的端午习俗,让我们记住了伟大诗人屈原,而屈原伟大就在于他忠贞爱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这句爱国情深的诗句,千百年来被无数仁人志士传颂,直至今日仍能激起我们的共鸣。爱国爱乡历来是客家人的优良传统,曾经饱尝山河破碎、背井离乡之苦的客家人,深知国与家的命运休戚与共,家国情怀格外强烈。在座各位乡亲亲历了当今香港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更能理解“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国家好,香港一定会好”。我相信,随着“爱国者治港”原则的进一步落实,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