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退役将至 建立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中评社北京5月9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随着光伏产业的高歌猛进,废弃光伏组件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成为打通光伏绿色链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光伏组件将进入“退役期”,2050年废弃光伏组件将达到2000万吨。

  不过,我国废弃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废弃组件处理企业鱼龙混杂。“部分小作坊将回收的废弃组件简单拆解后卖出边框、玻璃等可利用物,其他部分则和生活垃圾掺杂在一起焚烧。这不仅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极大影响行业良性竞争。”从事废弃光伏组件回收的南通日奕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杰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2025年进入“退役期”

  今年一季度,我国光伏装机量超市场预期。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13.2GW,同比增长148%。我国光伏新增和累计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306GW。

  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处理问题凸显。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从2025年起,我国开始产生大批量的退役光伏组件。至2030年,废弃光伏组件将达到150万吨左右,在2050年将达到2000万吨。

  “以我国光伏发电装机2011年第一次达到GW级规模、组件寿命20年计算,2031年将产生大量报废光伏组件。但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期’很可能大幅提前。”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新能源产业研究室主任江华表示,由于我国早期建设的光伏电站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很可能达不到退役期就会提前被淘汰;而早期有补贴的电站因为投资收益率高,也可能提前更换高功率组件而产生淘汰组件。

  多位专家表示,如果光伏组件报废之后不进行回收处理,将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以往通过掩埋、焚烧等方式处理废弃组件,组件中的铅、锡、镉等金属具有较高浸出毒性,将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