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评价如何走好量质“平衡木”
在这场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承办的论坛上,来自不同机构的学者,阐述了他们对于“破五唯”后学术评价的思考。
学术评价必须要多元、分类
“科学、合理、及时地识别创新、推广创新是学术评价的根本使命。学术评价体系应该对推动学术创新有坚定的使命感、有效的针对性、良好的引导力和一定的包容度。”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杨红艶编审指出,学术评价推动学术创新,是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共同需求。
杨红艶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选文、评文时,把推动学术创新作为学术评价的根本使命。评价对象“不问出身”,只看论文创新程度和质量;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则坚持同行对论文内容价值的分类直接判断。
对其他机构来说,要如何做好学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