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光环消褪 新议员须敢言

图1 去年立选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立法会的舆情走势(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月20日电/1月12日,新一届香港立法会召开首次大会,特首林郑月娥向全体议员介绍了关于防疫、政府架构重组、北部都会区建设等各项施政规划,并接受17名议员的质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新立法会有序、理性、务实的问政监督得到不少港人肯定,但也存在声量不足、难以突破同温层等问题,港人期待新一届议员能够提出更加贴地、精准、可行的政策建议,敢于、善于问政,让香港尽快走出疫情、纾解民生困苦。

  如图1所示,去年12月立法会选举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新一届立法会的舆情热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点:一是今年1月3日新一届议员首次在国徽以及在特首监誓下宣誓就职,二是1月7日多位因赴宴被强检的立法会新科议员向公众道歉,三是1月12日特首出席立法会首场大会并答问。从总体走势上看,香港社交媒体对新一届立法会的关注度,自选举结束后就很快降至低位区间波动,尽管在新议员宣誓、首场大会召开时声量创下短期内新高,但关注度在香港社交媒体用户整体占比均未突破三成。

图2 去年立选以来新一届议员个人社交媒体的关注度走势及各界别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同样,香港社交媒体对新一届立法会整体关注度的降温,与新一届议员个人社交媒体关注度的变化走势近乎一致。如图2所示,去年立法会选举次日,各界别当选议员在其个人主页的“谢票文”获得最高关注度,此后在立场新闻被查处、在国徽下宣誓就职、因部分议员赴宴被隔离等时间点,均创下数个关注度高峰,但在上周的立法会大会后,并未能创造新一波关注度热潮。上述现象对新一届议员可谓是一个提醒:当胜选的光环和掌声逐渐消褪之后,新议员唯有积极问政、敢于发言、为民发声、引领话语,才会赢得更多市民的关注和认同。

图3 今年以来香港社交媒体对新一届立法会主要议题声量、关注度占比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4 当选后新一届议员个人社交媒体言论所涉各议题的平均关注度比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若将图3、图4进行比较,更能看出新一届议员面临着走出“同温层”的艰巨任务。从香港社交媒体对新一届立法会的主要关注点分布来看,除了赴宴议员被隔离属于突发政治事件以外,防疫是声量、关注度占比最高的议题,反映出奥密克戎袭港爆疫之后,社会各界迫切期待新议员能够拿出办法、开出“药方”以督促政府尽快改进和完善现有防疫机制。与此同时,本届立法会首次挂上国徽、按照新流程宣誓等重大形式意义的变化,也引起香港社交媒体关注和讨论。

  不过,就新一届议员个人社交媒体言论的平均关注度而言,国安议题位居最高位,主要与各界别议员强力支持警方调查反中乱港传媒、强烈呼吁尽快推动23条立法有关,但该项议题在整个社交媒体涉新一届立法会主要议题的声量、关注度均排名最低。由此可见,新一届议员支持基础最关注的议题,与整个社会对立法会的关注点,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倒挂效应”,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

  当然,在改善民生方面,新一届议员的发力点与整个社交媒体的关注点形成了交集,说明新一波疫情严重冲击香港民生经济,不仅令传统服务业遭遇雪崩,也彻底打乱了绝大部分香港市民的过年安排,对改善民生的急迫需求,不再只是支持者内部的呼吁,也是全香港社会不分光谱、不分阶层所急。果然,近期热烈讨论的“派钱”、“派消费券”等话题,就在“庙堂”(议会)和“江湖”(社会)之间形成了“共振效应”,不少议员也纷纷发声、提出建议。

图5 立法会选举以来三大界别议员个人社交媒体主页热度最高者按周平均关注度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如图5所示,从三个界别最受关注的议员个人社交媒体热度比较中,可以发现港人总体上青睐两类议员,一种是“犀利型”议员,对大是大非问题爱憎分明,对政府施政问题毫不留情,另一种则是“儒雅型”议员,以温和、专业、理性、沟通的风格建言献策。从新一届立法会履职后的总体反应来看,在威严的国徽之下,立法会一改过去充斥拉布、撕扯、辱骂、殴打的乱象,理性问政成为主旋律,赢得不少港人的肯定,也令香港社会看到了“爱国者治港”的积极变化。

  此外,香港市民还通过社交媒体向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提出许多具体建议和期待,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首先,希望新一届议员科学评估、严格监督政府新一轮民生纾困政策,一方面要照顾好中小企业和基层市民,避免独厚大企业或特定利益集团,另一方面要保证纾困精准到位,要避免出现资金流向那些并不急迫的行业或企业、杜绝某些企业“截流”甚至变本加厉裁员等情况,也要带动起市民主动消费刺激经济的正向循环,还有市民建议将现有失业人口调配至疫下紧缺岗位。其次,希望新一届议员在土地、房屋问题上切忌说空话,不能只停留在“多盖楼”或“多收地”等口号上,而是要解决例如增加“绿置居”、加快公屋流转率等关键问题。再者,希望新一届议员能够监督政府施政作风,切实督促港府尽快解决“不做不错、少做少错”的痼疾。   中评智库认为,在选举政治生态下,政治人物、民意代表拥有各自“同温层”是正常现象,但对于香港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来说,如何走出“同温层”、画出最大“同心圆”才是重大的考验!全国政协副主席、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对新一届立法会议员提出5点希望:做坚定的爱国者,做行政主导的体制维护者,做真正的民意代言人,做高素质的管治者,做立法会新风貌的开创者。希望90名新一届立法会议员能够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16个字作为座右铭,更贴地倾听基层民意、更有力引导公众舆论、更高效监督政府,不计个人得失,敢于问政,给香港全体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徐文森 分析师:舒晓叶 工程师:连港东 研究员:宋漾心)

图1 去年立选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立法会的舆情走势(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1月20日电/1月12日,新一届香港立法会召开首次大会,特首林郑月娥向全体议员介绍了关于防疫、政府架构重组、北部都会区建设等各项施政规划,并接受17名议员的质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新立法会有序、理性、务实的问政监督得到不少港人肯定,但也存在声量不足、难以突破同温层等问题,港人期待新一届议员能够提出更加贴地、精准、可行的政策建议,敢于、善于问政,让香港尽快走出疫情、纾解民生困苦。

  如图1所示,去年12月立法会选举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新一届立法会的舆情热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时间点:一是今年1月3日新一届议员首次在国徽以及在特首监誓下宣誓就职,二是1月7日多位因赴宴被强检的立法会新科议员向公众道歉,三是1月12日特首出席立法会首场大会并答问。从总体走势上看,香港社交媒体对新一届立法会的关注度,自选举结束后就很快降至低位区间波动,尽管在新议员宣誓、首场大会召开时声量创下短期内新高,但关注度在香港社交媒体用户整体占比均未突破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