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试射导弹影响时局 多位韩专家答中评
中评社首尔1月18日电(记者 崔银珍)韩国联合参谋本部17日表示,朝鲜朝东海发射不明飞行器,日本海防队认为可能是弹道飞弹,这是迈入2022年以来朝鲜第四度武力示威。对此,中评社记者在首尔采访了多位专家,请他们分析朝鲜此举背后的意涵以及对当前地区局势的影响。
朝鲜试射的是高超音速导弹吗?
韩国东国大学校朝鲜学科教授金榕炫表示,对于高超音速导弹的完全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技术性部分。从目前来看,可以判断部分已相当接近高超音速技术。上次5日进行发射时,朝鲜似乎还有些不安,但发射结果朝鲜证明了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所以金正恩委员长也到场观看了11日的发射,至于是否完全达到了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确认,但我认为作为朝鲜已向世人展示了他们成功了一半。
韩国朝鲜大学院大学教授梁茂进说,“我认为是高超音速导弹。至少在朝鲜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报道。射程为1000km,在600km处滑翔上升,速度达到10马赫左右等,可以说这属于高水平。”
韩国经济社会研究院外交安保中心主任申范澈说,“第一个不是高超音速。因为最大速度没有超过平均5马赫,所以第一次的发射可看作是对高超音速导弹的预备试射和性能测试。之后在11日发射的导弹可以评价为彰显了高超音速导弹的力量。我认为11日的发射的导弹属于高超音速导弹。”
朝鲜在此时期连续进行导弹试射的意图是什么?
金榕炫指出,首先,与其说是意识到韩国,倒不如说是为了更多地对美国维持或展示朝鲜的存在感。虽然拜登政府提出了终战宣言话题,但从目前来看,在拜登政府的外交重要度排名中,朝鲜并不是首要问题,因此,此次的试射意图可以解释为是为了重新强调金正恩委员长的存在感,以及再次提醒拜登政府的对外政策中,朝鲜及韩半岛非核化与和平体制的建立始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只有3~4个国家完全具备了高超音速技术。所以虽然只是短距离,但对外展示了正逐步具备高超音速技术能力,并试图提升朝鲜的存在感。另外一个理由是,在内部,从朝鲜的全体会议结果来看,在去年没有取得特别成果的情况下,也有要在内部鼓吹民族自豪感并强化团结的意图。
梁茂进表示,朝鲜有三个意图。一个是在军事技术方面加强国防力的一个环节,另一个是对近期韩国军方贬低评价朝鲜的1月5日试射进行的行为性反驳。第三,从政治上间接包含了朝鲜主张的要求废除韩国和美国的双重标准,以及敦促改变敌对政策立场的信息。韩国正为重启对话努力,但美国只反覆对话之门敞开着的现有主张,在这种情况下,朝鲜为了展示自身的存在感,并敦促美国改变立场而采取了行动。
申范澈说,朝鲜之所以在这样的时期频繁试射导弹,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核能力。也就是说,现在因为新冠疫情不能对外开放,那就至少先强化一下自己的核能力。这可能是为了提高内部体制的凝聚力,也可能是为了对韩进行施压,但从本质上来说应该看作是核能力高度化的一环。通过提高核能力,再次表明朝鲜没有无核化的意志,因此最终可看作是为了得到核拥有国的认可而采取的行动。从目前来看,国际社会还没能充分应对朝鲜的这种行为。
另外,由于韩国已经开始了3月份的韩美联合军事演习的准备工作,因此朝鲜目前的挑衅也包含着对未来联合军事演习的不满。朝鲜有可能采取通过更进一步的挑衅提升韩半岛紧张局势的战略。
金榕炫说,朝鲜展示导弹能力是为了对美国突出朝鲜的存在感,当然这种反覆发射试验对缓解韩朝以及朝美关系并没有任何帮助,如果朝鲜只进行这两次发射,我们并没有必要一一过于扩大解释。不过,从这是高超音速导弹这一点可以看出,进行韩朝以及朝美间的对话应是当务之急。
韩美同盟或韩中合作,从更广的角度看,中美韩朝间的合作与对话非常重要,但中国有中国的政治安排,美国现在也很消极,韩国也面临着大选的情况下,需要谨慎一些。但不管怎样,此次朝鲜的试射行为确实成了更加强调对话必要性的契机。重启有关终战宣言等的正式对话固然很重要,但今后进行疫苗合作非常重要。对朝鲜的大规模疫苗支援现在根本没有实现,当然朝鲜也没有要接受的姿态。但如果以积极推进疫苗合作为开端,促成朝美、韩朝美,乃至中日俄间的对话与合作的话,那么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克制朝鲜的导弹开发,或将打破目前的僵局,不是施压而转向对话。从目前来看,重启对话迫在眉睫,需要对此做出努力,疫苗合作可成为媒介。
梁茂进表示,目前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系统还不完善,从这一点看这种武力示威具有严重性。美中俄虽拥有高超音速导弹的完成品,但并没有高超音速导弹防御系统,也就是说韩美也没有此类防御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朝鲜的弹道导弹是相当有威胁性的武器。
从过去的事例经验看,“朝鲜的武力示威→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的新的对朝制裁→韩半岛紧张局势高潮→朝鲜核能力的高度化”是个恶性循环。但是,美国已经摒弃了特朗普式的方案,至于是否与国际社会采取新的对朝制裁,还是只停留在谴责的程度,有待观察。在国际社会施压和制裁的不利环境下,朝鲜已完成了五个核心课题中的一个,并强行进行了两次试射,这是相当助长紧张局势的行为。不过,与其说是朝鲜故意将事态引向紧张局面,不如说如果韩国没有对5日的试射进行贬低评价,那么朝鲜还有可能只过6天就进行再次试验吗?这一点值得反思。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联合国会进行对纷争地区的停战决议,在韩美同盟和韩中合作局势中,应该说服朝鲜不要再度恶化局势,美国也应该努力向朝鲜展现进行更加积极对话的诚意。美国也会谴责此次朝鲜的行为,但提出新制裁的可能性很小。中俄反对新的对朝制裁案,美国不可能独自进行,从美国的立场来看,在美中矛盾、美俄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同时消化包括美朝矛盾的三条战线是件力不从心的事情。当然,联合国也会进行谴责,但在建立新的对朝制裁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应该可以找到与朝鲜进行对话的切入点。
申范澈指出,国际社会应该联合起来,让朝鲜明白如果不实现无核化,朝鲜就没有光明的未来,但由于中美相互牵制,未能达成这样的协助。中国为了防止朝鲜向美国靠拢,所以即使朝鲜开发战术核导弹也不采取任何措施,因此即便美国也在向朝鲜施压,但外交努力还是有限的。朝鲜正利用这样的机会提高核能力,强化自己的力量。
因此,即使联合国安理会或美国的施压制裁力度提高,估计在短期内朝鲜也不会改变现有立场。朝鲜以自己的方式管理着朝中关系、朝俄关系,从某种角度看,因为朝鲜相信仅凭核高度化,即开发短程导弹的程度,中国是不会参与新的制裁,也不会对朝鲜进行进一步的施压,因此朝鲜也是在此范围内采取计划好的行动的。
因此,可以说,在目前国际社会的无核化机制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下,朝鲜正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利益。我认为,美国和中国都有责任。当然,从中国的立场来看,可以说是因为美国不正当地向中国施压才没有办法,但不管怎样,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国际社会正在逐渐丧失促使朝鲜无核化的动力,这一点令人十分担忧。
(后方支援记者:郭至君)
中评社首尔1月18日电(记者 崔银珍)韩国联合参谋本部17日表示,朝鲜朝东海发射不明飞行器,日本海防队认为可能是弹道飞弹,这是迈入2022年以来朝鲜第四度武力示威。对此,中评社记者在首尔采访了多位专家,请他们分析朝鲜此举背后的意涵以及对当前地区局势的影响。
朝鲜试射的是高超音速导弹吗?
韩国东国大学校朝鲜学科教授金榕炫表示,对于高超音速导弹的完全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确认技术性部分。从目前来看,可以判断部分已相当接近高超音速技术。上次5日进行发射时,朝鲜似乎还有些不安,但发射结果朝鲜证明了是一次成功的发射,所以金正恩委员长也到场观看了11日的发射,至于是否完全达到了高超音速导弹的技术水平,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确认,但我认为作为朝鲜已向世人展示了他们成功了一半。
韩国朝鲜大学院大学教授梁茂进说,“我认为是高超音速导弹。至少在朝鲜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报道。射程为1000km,在600km处滑翔上升,速度达到10马赫左右等,可以说这属于高水平。”
韩国经济社会研究院外交安保中心主任申范澈说,“第一个不是高超音速。因为最大速度没有超过平均5马赫,所以第一次的发射可看作是对高超音速导弹的预备试射和性能测试。之后在11日发射的导弹可以评价为彰显了高超音速导弹的力量。我认为11日的发射的导弹属于高超音速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