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港府防疫负面情绪今最高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香港第五波本地疫情持续扩散,特区政府“禁晚市堂食令”延至大年初三,多个检测站出现蜿蜒人龙;尽管防疫团队努力追踪各条传播链,但香港疫情仍濒临社区大爆发的危险边缘。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近期香港社交媒体焦点已经回到防疫本身,但屯门区强检数量暴增导致检测能力一度跟不上,引起基层市民强烈不满,再加上本地服务业遭受沉重打击、特首将收紧机组检疫与物价上涨联系起来的表态,均引发社会各界负面情绪飙升,香港现有防疫策略能否有效推进、彻底堵塞原有漏洞,正面临最严峻考验。
如图1、图2所示,今年1月份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社交媒体的涉疫负面情绪、对政府防疫的负面情绪均不同程度反弹,其中对防疫政策负面情绪占整体涉疫负面情绪的比例突破50%,创下前年2月以来最高。这一波民怨之所以大幅反弹,主要由本轮疫情源头与政府防疫制度漏洞直接相关、政府“禁晚市堂食令”以及高官生日宴带来的负面观感等因素迭加产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特首重申要严肃处理涉事官员、涉事议员也诚恳致歉,生日宴事件的热度正在持续降温,香港社交媒体也把更多焦点放到防疫本身。
如图3所示,本轮本地疫情爆发后,港人对于疫情的关注点分布也有了明显变化。首先是检测需求大增,政府也大规模安排封区检测,屯门区强检能量一度“爆煲”,令检测议题的关注度占比迅速上升。而疫苗仍是关注度占比最高的议题,在疫情刺激下不少市民选择主动接种第三针疫苗,在多区产生预约紧张问题,而“疫苗气泡”的推出也让不少原本犹豫迟疑的市民下决心接种第一针疫苗。与此同时,对“安心出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质疑政府能否有效溯源、追踪,以及对个别高官未带头使用的不满。此外,政府新一轮限制社交距离的措施除了禁止晚市堂食外至年初三外,年宵花市、娱乐场所在春节前夕相继关闭,延续了社会对疫情冲击本地经济的深度担忧。
强制检测、封区检测作为港府重要的防疫手段之一,原本目的在于尽快筛查出潜在感染者,切断社区隐形传染链,但这个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质疑,也在近期的执行过程中引发社会不满。自疫情进入社区以来,港府每日公布的强检地点名单就成为全港市民最关注的内容。随着强检地点因疫情扩散而不断增加(如图4),尤其在机组人员长期驻留、隐形传播可能性最高的屯门区,港府的检测能力和资源分配正面临新的考验。
如图5所示,屯门在短短3日内就有16个处所列入强检名单,再加上不少当区市民需要凭藉阴性证明才能上班,导致11日与12日屯门多个检测站接连出现“人龙”,在寒风中排队长达4、5个小时,令市民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尽管港府13日加开检测点已舒缓了拥挤现象,该事件仍激发香港社交媒体高涨讨论。如图6所示,许多港人忧心检测站外人流拥塞可能导致群聚传播、致使疫情进一步扩散,批评政府明知强检量飙升却在检测人力、资源安排上慢了一拍,也有市民提出分区派筹、上门检测等建议,还有市民提议,必要时可请中央援助再次实行全民检测。由此可见,香港民意对现有检测效果、效率的不信任感很强,而这种负面情绪又勾起了不少市民对当初港府放任防疫漏洞的强烈不满,更加剧了对政府整体防疫策略的质疑。
疫情来得突然,在许多原本期待“动态清零”、“有序通关”之下逐步复苏的各行各业眼中,如同晴天霹雳。本月14日港府延长防疫限制至大年初三并取消花市,形同宣告春节这一消费旺季化为泡影,对于餐饮业、零售业、花农等更属重创。一时间哀鸿遍野,要求港府派钱的声音再次不断涌现。如图7所示,港府日前宣布派发第五次防疫基金给予因新一轮防疫措施收到影响的相关行业商户,但对于派钱、派消费券与失业救助等措施并未表态。众多打工仔在网上发泄不满情绪,称政府历来偏袒商界、淡薄基层,之前的大笔资助灌输给企业主,却未令市民个人受惠,许多人哀叹今年过年将惨过前两年。同时,对于政府此次急收紧防疫安排,不少服务业人士也有颇大意见,认为自己无辜受罪,并表示期待“疫苗气泡”及早推行以尽早复工。
尽管有专家预测,新一波疫情有望在农历年前受控,但社会上严厉问责当初机组人员检疫漏洞的声音不绝于耳。港府现阶段已将货机机组人员改为7日酒店隔离,但国泰航空以大幅削减航班并宣告货运力大跌五成作为回应,特首林郑月娥随即表示,若进一步收紧相关安排将出现涨价缺货潮。如图8所示,上述表态招致香港社交媒体强烈反弹,愤怒情绪占据绝对主导,港人炮轰港府注巨资“救活”国泰却被绑架、向其妥协跪低,出了事不仅不敢向国泰追责,反过来惩罚、威胁市民,荒唐言论背后暴露出极不负责的轻蔑态度。还有市民指,只要来自内地供应链不断,香港物资供应的基本面就能保持稳定,特首不应作耸人听闻之语,而是应该全力解决海外供应链不足的问题。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冯璀骅)
中评社香港1月17日电/香港第五波本地疫情持续扩散,特区政府“禁晚市堂食令”延至大年初三,多个检测站出现蜿蜒人龙;尽管防疫团队努力追踪各条传播链,但香港疫情仍濒临社区大爆发的危险边缘。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近期香港社交媒体焦点已经回到防疫本身,但屯门区强检数量暴增导致检测能力一度跟不上,引起基层市民强烈不满,再加上本地服务业遭受沉重打击、特首将收紧机组检疫与物价上涨联系起来的表态,均引发社会各界负面情绪飙升,香港现有防疫策略能否有效推进、彻底堵塞原有漏洞,正面临最严峻考验。
如图1、图2所示,今年1月份第五波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社交媒体的涉疫负面情绪、对政府防疫的负面情绪均不同程度反弹,其中对防疫政策负面情绪占整体涉疫负面情绪的比例突破50%,创下前年2月以来最高。这一波民怨之所以大幅反弹,主要由本轮疫情源头与政府防疫制度漏洞直接相关、政府“禁晚市堂食令”以及高官生日宴带来的负面观感等因素迭加产生。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特首重申要严肃处理涉事官员、涉事议员也诚恳致歉,生日宴事件的热度正在持续降温,香港社交媒体也把更多焦点放到防疫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