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为何磁吸世界名车?

  中评社北京3月4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加深与中国车企的合作、加快在中国的产能布局……国际汽车企业快马加鞭、争先恐后集聚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一轮热潮中,不难发现国际汽车企业不仅仅是瞄准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消费能力,更是看重中国的智造能力,越来越多的生产能力转移至中国,越来越多的世界名车开始打上“Made in China”的印记。

  论及看好中国的原因,国际汽车企业常常津津乐道于中国速度。特斯拉在上海“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曾一度令世界惊叹,宝马也在沈阳感受到了中国速度之快:在华晨宝马拍摄的一段“时光宝建”视频里,展示了铁西新工厂、大东工厂升级扩建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其中大东工厂在两年内完成了规划、土地征收、平整等所有流程,一天之内办妥涉及土地、施工手续等多个证照……事实上,从2003年试探性租用生产线生产,到2010年投资建厂;从建设单一生产基地,到研发中心、动力总成工厂、动力电池中心等齐聚沈阳,宝马在沈阳的投资也是一路“快马加鞭”。

  不仅是中国速度令人叹服,而且国际汽车企业越来越倚重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强度。燃油车时代,“在长三角一个小镇就能拼齐一辆汽车所需全部零件”的典故也许有所夸大,但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成熟却是业界共识。从零部件到整车,从基础设施到电池回收,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全产业链,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中,动力电池技术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动力电池七成产能。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进入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前十。正如宝马集团负责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所言:“中国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全球领导者,也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力。在宝马面向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是最佳选择与最优伙伴。”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无可比拟的韧度是磁吸全球车企的根本,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底气所在。无论是世纪疫情对全球汽车业的重创,还是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对全球汽车业的拖累,中国汽车业一次次于危机中觅新机,化挑战为机遇,背靠的正是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