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为儿童提供外展接种服务

  中评社香港2月15日电/网评:为儿童提供外展接种服务

  来源:大公报 作者:卓铭

  第五波疫情未见峰值,对儿童群体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威胁。继早前一名4岁男童疑因染疫瘁死,日前再有一名3岁女童须转到深切治疗部,情况危殆。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更指出,目前4岁或以下的患者占4%。

  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主席、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讲座教授刘宇隆昨日总结儿童较易出现重症的三大原因,包括未接种疫苗、上呼吸道较窄,以及减少上学和外出,未能接触流行病毒而令免疫力变差。

  政府日前容许3岁儿童接种科兴疫苗,这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解决了其中一个重症成因。但在常规免疫力方面,全港学校暂停面授课至下月6日,那就意味学童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中,仍然处于抵抗力较低的状态。何况到了3月6日,本港疫情又是否已经受控?相信所有人都说不准,再次延长停课的可能性仍然相当高,届时儿童群体就要继续长时间暴露在感染新冠和出现重症的风险之中。

  政府在思考下一步抗疫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儿童群组面对的风险和因而对整体社会衍生的影响。在儿童接种疫苗方面,只降低年龄资格是不够的。政府于去年11月宣布将疫苗接种年龄下调至5岁,但根据最新的疫苗接种情况,5至11岁已打第一针人口只有约3万人,占该年龄组别不足8%,也是其他所有年龄组别中最少。至于接种了第二针的人数更出现断崖式下滑,仅有173人。

  有关数据说明了几件事,第一是儿童接种人数严重不足,第二是即便打了一针,愿意继续打第二针的是极端少数,遑论第三针。这或多或少反映了现时家长对疫苗的不信任,政府有必要对此进行针对性的推广,用科学数据向家长清楚解释,儿童是患上重症的高危群体,不接种的风险比接种的风险更高。

  另一方面,与其被动等待家长带领儿童到社区中心或诊所打针,不如利用外展接种服务,主动为学童提供接种服务。除了上述提到的信任问题,儿童接种率不足的原因还有家长事忙而难以为子女预约等因素,这时外展接种就能免除这些麻烦。教育局已表示会在两周内为5至6间学校安排外展接种服务,但对于全港儿童来说还是太少了,当局必须动员或提供诱因令更多学校参与。

  儿童群体的大规划染疫不单是公共卫生问题,还会连带影响到教育以至长远的社会发展,假如第五波疫情造成数以万计的死亡,4%的儿童,对社会来说已是难以承受的代价。当香港的未来正以如此具体的形式受到威胁,作为一名香港市民,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在“清零”与“共存”之间犹豫不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