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进入3.0时代

  中评社北京2月17日电/据大公网报道,如果说新基建是路,产业互联网就是车,数据就是油,金融就是润滑剂。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包括人口、资本在内的多种红利及资源的推动,那么未来的发展可能更多要依靠生产力的提升。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互联网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将是金融科技的主战场。金融科技的核心基础是产业互联网,核心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主体是产业互联网金融,成功的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必然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和金融服务两个优势的有机结合。过去五年是银行金融科技的全面觉醒,未来五年将是银行迈入产业金融生态竞争的关键。

  银行的发展阶段,在1.0时代是规模取胜,盈利模式简单,存款决定资产,资产决定规模,规模决定收入和利润,银行竞争同质化;2.0阶段是结构和质量取胜,规模与收入利润不再画等号,也不再和市值画等号,规模依然很重要,但结构和质量起了更重要的作用;3.0阶段则是模式取胜,重视客户和科技,寻找新的经营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寻找经营模式的突破。

  轻型银行以轻资产、轻经营、轻管理、轻文化脱颖而出。构建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风险可控的业务体系。删繁就简、注重实效,按照扁平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思想,借助科技手段,打造高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在批量获客、高效服务以及深度经营等方面,探索构建集约化、内涵式、成本节约型业务发展模式。轻文化体现在大道至简,体现在创新求变,关键是消除“大企业病”。

  产业数字金融将成为金融服务争夺的制高点。产业将进一步向数字化、网络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其结果就是产业互联网。相应地,产业金融服务也必将随之加快向场景化、生态化、在线化和数字化转型,即产业互联网金融或产业数字金融,目前该领域还是一片蓝海。金融服务获客核心模式将向产业赋能、平台生态转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很强的B端网络生态效应,客户一旦被其他平台捕获,后期转换成本非常高,产业和金融供给侧都有动力推动产业赋能、平台共建、生态共荣。因此有必要提前布局,探索产融合作新模式,打造产融生态建设能力,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服务升级最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