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抗疫工作刻不容缓 主动出击方为上策
来源:大公报 作者:陈坛丹
执笔之时,特区单日确诊数字不断攀升,屡破纪录,社区更有逾百条隐形传播链,潜在病人可谓遍布全港──市民人人自危,中小企叫苦连天。前线的医护及检测人员面对与日俱增的确诊个案及强检要求,普罗大众对经济近乎萧条、生活严重受阻也感到百般无奈甚至愤怒。去年末传来与内地恢复通关的好消息,犹如南柯一梦;春节后香港经济及民生迎来延长的寒冬。
每逢新一波疫情,我们总会检讨现行防疫政策上的各种漏洞,但与其每次当事后诸葛亮,不如提前主动出击,以不同政策确保广大市民及各行各业免受疫情波及。就以机组人员、船员等人士豁免检疫安排为例,政府早前公布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将转为家居隔离,并须佩戴电子追踪手环时,为何高危群组例如机组人员和船员却未有如此要求?众所周知,近期社区疫情大爆发与早前有确诊机组人员擅自离开隔离酒店脱不了关系,加上不少防疫措施亦有局限之处,例如“安心出行”应用程式未够普及,政府却又对实体卡方案大有保留,导致溯源机制长期落后;同时“安心出行”未有追踪功能,竟然要靠信用卡等电子支付纪录才找出所有与新冠病毒感染者同时段出现的紧密接触者,即使成功觅得,却为时已晚,阻止不了疫情进一步扩散。
另一方面,特区应对疫情爆发所作的强制检测安排亦有可商榷之处。随着病毒蔓延至社会各区,不少市民收到超过一次的强检要求,唯独本地检测能力实在有限,不难看见全港各检测站经常大排长龙,市民动辄要等候数小时。就以沙田区为例,即使政府回应诉求,近日终于增设检测站,很多市民仍要与其他数以百计的须强检者共同苦候两小时才可做一次检测,既大大增加轮候者感染风险,亦令更多市民对检测却步。特区政府及专家们会否考虑再次向中央政府争取支援,大力加强检测能力,如上年一样再次邀请内地尤其广东省的支援,增加检测人员人手,解决上述本土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
当然,无理指责往往比建言纳谏甚至解决问题更加容易。同理,坐天望月总会比寻求帮助以至自省自强来得轻松。抗疫胜利的关键,在当局有多大决心检视过往抗疫路上的缺失,目光放得有多远。只有主动出击,才能避免予人江心补漏、药石乱投的负面印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清零”,民生恢复正常,通关有望,经济繁荣,更容易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