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反中”成员被拒入境理所当然
来源:大公报 作者:方靖之
获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聘任授课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员Ryan Thoreson,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指被香港入境处拒签发来港签证。一些反中乱港分子以及“黄媒”随即借题发挥,指他专注于性小众LGBT权利、反歧视法、儿童权利等,不明白为何被拒入境,称特区政府打压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云云。
这些说法明显是在装傻扮懵,Ryan Thoreson是什么人?他所属的“人权观察”是一个怎么的组织,过去在香港做过哪些行为?弄清楚这些,就可以知道拒绝其入境是理所当然,也是国际通例。事件的核心其实不在于他为何被拒入境,而是这样一个人为何竟获聘任为港大雇员,事件的核心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国家安全和政治界线。
“人权观察”实为“人权打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政策,是其自身内政,让哪些人入境,不让哪些人入境也是自身权力,不容外界置喙,也不必向外界解释,这是国际通例。英美等国一年拒绝过多少人入境,有向外界交代原因吗?这些所谓学者或媒体为什么不去关注有哪些学者被英美拒入境呢?
对于Ryan Thoreson被拒入境,入境处当然不会评论个别个案,但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既在于其个人的所为及立场,更在于其所属组织“人权观察”的定位和定性。“人权观察”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这个总部设于美国纽约的组织,打着人权之名,自称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主旨,实际做的却是干预别国内政、在其他国家煽风点火的勾当。
“人权观察”的所为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非议,2008年,“人权观察”公布一份报告《查维兹执政的十年》,肆意抨击委内瑞拉的人权状况,结果遭到上百名学者专家连署抗议,指报告内容充满扭曲与丑化,连署者包括被称为“美国良心”的杭士基。在2014年1月初,“人权观察”出版第24份“年度世界人权报告”,其中有关委内瑞拉的篇幅仅有六页,却被找出30个公然说谎、扭曲与省略之处,成为国际笑话。最令外界反感的,是“人权观察”一直担当西方国家的“打手”,但对于欧美等国损害人权的所为却从来不置一辞,这说明“人权观察”不过是西方外交的“人权打手”,是冷战后的“产物”,并不具有任何道德光环。
“人权观察”不但没有维护人权,更为暴徒的恶行打气,对“港独”分子的所为高度肯定,公然损害香港的稳定和安全。因应其恶行,中国外交部2019年12月2日对其实施制裁,并指出大量事实和证据表明,有关非政府组织通过各种方式支持反中乱港分子,极力教唆他们从事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煽动“港独”分裂活动,对当前香港乱局负有重大责任。
这是中央对于“人权观察”反中乱港本质的定性,明确这是一个乱港组织、一个煽动“分裂”组织。这样的组织在其他国家早已被取缔。香港由于23条立法仍未完成,对于这些“政治组织”的规管有待加强,但不代表这个组织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香港煽风点火,更不代表其研究员可以堂而皇之的到香港的大学任教,这是对香港国家安全的挑战及挑衅。
不能让学界成国安短板
“人权观察”是一个反中乱港组织,Ryan Thoreson更不是什么纯粹学者,什么只专注性小众、儿童权益的研究,这是故意为其“漂白”。Ryan Thoreson称“不认为其学术研究对中国特别批判或政治敏感,而他现时教授的科目亦与本港政治无关。”更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网上资料显示,他于2019年6月在其Twitter社交账户发表两则推文,分别主张美国总统候选人应推动针对中国之“制裁”行动,以及关注所谓“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大规模监控”等问题,赤裸裸地鼓动美国总统候选人制裁和打压中国。其所为在性质上随时已触犯国安法,更反映其偏激、反中思维。身为一个学者,在没有确凿证据下,公然诬指中国政府在新疆实施大规模监控,何来一点学者气味?对于这样一名曾呼吁美国“制裁”中国、肆意抹黑中国的所谓“学者”,加上其背后的反中乱港组织,这样的人竟然获聘为香港大学的终身合约制助理教授,不是咄咄怪事吗?
香港已经进入国安法时代。国家安全不单要防范“黑暴”,更要严防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更是当中重要一环。在香港的教育界,同样必须有国安思维,这不是什么打压言论自由、学术自由,而是不能让学界成为国家安全的短板。拒绝损害国安的人士入境、拒绝其担任教授,是真正的国际通例,英美每年有多少教授学者因为政治原因被辞退,有人作过统计吗?一些“黄媒”和学者为什么从不指摘欧美的学术自由受损?这样的双重标准正暴露这些人的险恶用心。
来源:大公报 作者:方靖之
获香港大学法律学院聘任授课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研究员Ryan Thoreson,日前在社交平台发文,指被香港入境处拒签发来港签证。一些反中乱港分子以及“黄媒”随即借题发挥,指他专注于性小众LGBT权利、反歧视法、儿童权利等,不明白为何被拒入境,称特区政府打压言论自由、学术自由云云。
这些说法明显是在装傻扮懵,Ryan Thoreson是什么人?他所属的“人权观察”是一个怎么的组织,过去在香港做过哪些行为?弄清楚这些,就可以知道拒绝其入境是理所当然,也是国际通例。事件的核心其实不在于他为何被拒入境,而是这样一个人为何竟获聘任为港大雇员,事件的核心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国家安全和政治界线。
“人权观察”实为“人权打手”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政策,是其自身内政,让哪些人入境,不让哪些人入境也是自身权力,不容外界置喙,也不必向外界解释,这是国际通例。英美等国一年拒绝过多少人入境,有向外界交代原因吗?这些所谓学者或媒体为什么不去关注有哪些学者被英美拒入境呢?
对于Ryan Thoreson被拒入境,入境处当然不会评论个别个案,但其原因也不难理解,既在于其个人的所为及立场,更在于其所属组织“人权观察”的定位和定性。“人权观察”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这个总部设于美国纽约的组织,打着人权之名,自称以调查、促进“人权问题”为主旨,实际做的却是干预别国内政、在其他国家煽风点火的勾当。
“人权观察”的所为早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非议,2008年,“人权观察”公布一份报告《查维兹执政的十年》,肆意抨击委内瑞拉的人权状况,结果遭到上百名学者专家连署抗议,指报告内容充满扭曲与丑化,连署者包括被称为“美国良心”的杭士基。在2014年1月初,“人权观察”出版第24份“年度世界人权报告”,其中有关委内瑞拉的篇幅仅有六页,却被找出30个公然说谎、扭曲与省略之处,成为国际笑话。最令外界反感的,是“人权观察”一直担当西方国家的“打手”,但对于欧美等国损害人权的所为却从来不置一辞,这说明“人权观察”不过是西方外交的“人权打手”,是冷战后的“产物”,并不具有任何道德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