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学者谈台湾问题与当前中美关系前景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爽)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近日举办“台湾问题与当前中美关系”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随着岛内新的选举周期到来,台湾问题冲击中美关系的风险持续增大。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台湾问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台海将成为美国各种战略聚集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倪峰表示,美国对华全面竞争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是包括政治、经济、地缘战略、军事、科技、金融等在内的宽领域竞争,同时也是一种多频谱的竞争。
倪峰说,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主要是遏制战略,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围而不打;第二,制造一个战略竞争的正面,给对手施加巨大的压力;第三,在广大的中间地带可以开战或进行代理人战争;第四,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给对手强大的成本强加,将对方拖垮。
倪峰表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过程中,相当大程度上还会依赖上述路径,同样也会制造一个战略正面,而台湾问题就是战略正面最突出的部位。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台湾问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跟1972年以后完全不同的、很重要的变化,因为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的统一,还可以搅动中国全局和内政。台海将成为美国各种战略聚集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表示,两岸关系现在已经陷入了对抗的螺旋,台海安全的风险大幅度升高。两岸关系下一步将进入全方位斗争阶段,包括意识形态斗争、舆论斗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这将是未来较长时期的主旋律。
至于两岸何时能够走出对抗,李振广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曙光,“在对抗时期内,两岸不出现擦枪走火就已经很幸运了。”
李振广表示,解决台湾问题、改变美国70年来主导亚太大格局的框架,需要提高中国的实力,此外,还需要提高中国的魅力,“如果实力和魅力能够融合起来,相信将来台湾回归后建构的秩序的稳固性将会大大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汪小平谈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遏制法理“台独”:
第一,探索研究国家统一理论,研究“一国两制”方案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面,解释和阐释“一国两制”势在必行。推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可以打消台湾岛内目前的认识盲点,正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实。
第二,大陆需要展现力量吓阻外部干涉。外部因素一直是法理“台独”的主要支撑,一方面,国家要展现全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决心和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意志,迫使外国干涉力量知难而退,阻止美国不断对台湾传递错误信息。另一方面,要利用外宣讲好中国统一故事;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让世界明白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是亚太和平的保障与发展机遇。巩固对外关系是打消“台独”挟洋自重的法宝,也是争取祖国统一的有效途径。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副主任郭振家认为,两岸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两岸实力的消长。中国大陆进一步崛起,民进党全面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支持和民众的蒙蔽。民进党执政下,未来可能不再公开推动“台独”而是转为“反促统”,或者叫作“反并吞”。
郭振家表示,中国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和主动权,所以有信心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但是,当前的民进党当局不愿意与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互动中展现灵活的一面,总是强调所谓的“对等尊严”,而在对美的时候,已经越来越失去自主性,越来越呈现出“自我殖民化”的特点,这一点,成为美国利用台湾牌的很好的切入点。在中美当前全面竞争的态势下,也是中国大陆最不愿意看到的。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研究所所长、教授张仕荣表示,新时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复杂性叠加,美方不断侵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尤其是拜登上台之后,美国深度介入台海局势,这是美国台海政策的逆向回流。要判断清楚当前中美的博弈和对抗:如果台湾问题引发中美全面对抗,美方是被动地被“台独”拉入局中,只要将台海形势管控好,中美之间的合作和竞争还属于正常范围;如果美方要寻求与中国全面地缘军事对抗与冲突,那么台湾仅仅是一个借口和爆发点。
张仕荣表示,现在看来,美方不完全是被“台独”势力牵着走,同时也没有做好与中国进行全面军事冲突的准备,介于两种可能性之间,中美还是要加强沟通,进行有效的危机管控,不能因此影响整个中美关系的大局,影响亚太和全球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郭拥军表示,台湾问题可能对拜登时期的中美关系形成严重冲击。
郭拥军认为,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有一些新动向、新做法: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更加强调台湾的所谓“民主”价值,邀请其参加所谓“民主峰会”;政治上,放宽美台军政人员往来的限制,考虑允许台湾驻美机构更名;军事上,除了继续进行军售,还推动双方海警部门开展合作;外交上,裹挟盟友共同就台海问题发声。这些政策做法遭到中方当然的坚决反对,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关键矛盾点。一年来,包括“习拜会”在内的中美高层多次会晤中,台湾问题都较为突出,占用较多时间。双方都明确表达了己方立场,也清晰对方的立场,沟通顺畅;但是沟通效果有限,分歧并未明显缩小。美国反覆重申对台湾的支持“坚如磐石”,中国则在国家统一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惜采取“断然措施”。随着岛内新的选举周期到来,台湾问题冲击中美关系的风险持续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白如纯表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有五个趋势:第一,岸田政权知中派与亲台派相互牵制;第二,右翼势力配合美国战略,制造各种“中国威胁论”。美国对台政策和言行将深刻影响日本;第三,日本日益表现出不惜以牺牲中日关系为代价换取美国对日支持的姿态。为有朝一日介入台海局势创造和寻找机会;第四,挑唆和放大中美矛盾,反覆强调美国对台湾方面的支持;第五,涉台表态由模糊转向明晰。
白如纯说,日本政府7月13日发布的2021年版《防卫白皮书》,宣称,“台湾局势的稳定不仅对日本的安全很重要,对国际社会的稳定也很重要”。新版白皮书刻意把台湾从中国章节部分剥离,将其置于中美关系章节单独描述,用意非常明显。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石培培表示,涉台法案的频繁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变化。国会涉台法案的变动频率与中美双边关系的变化趋于一致。特朗普上任以来,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两国关系走向低迷,美国国内反华情绪高涨,在此大背景下两党在涉台反华问题上一拍即合达成共识。
石培培说,其次,两岸关系的好坏与涉台方案提出的频率密切相关。中美关系的恶化以及两岸关系紧张导致涉台法案在国会参众两院受关注度比较高,更容易让“亲台”议员借题发挥。另外,对国会议员来说,除了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因素外,频繁提出涉台反华议案成为其快速提升自身影响力和积累政治资本的工具。最后,台湾游说机构以及台湾连线组织是国会推动涉台立法的主要推动力量。
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张爽)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近日举办“台湾问题与当前中美关系”研讨会,与会学者认为,随着岛内新的选举周期到来,台湾问题冲击中美关系的风险持续增大。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台湾问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台海将成为美国各种战略聚集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倪峰表示,美国对华全面竞争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是包括政治、经济、地缘战略、军事、科技、金融等在内的宽领域竞争,同时也是一种多频谱的竞争。
倪峰说,美国对前苏联的战略主要是遏制战略,有四个基本特点:第一,围而不打;第二,制造一个战略竞争的正面,给对手施加巨大的压力;第三,在广大的中间地带可以开战或进行代理人战争;第四,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给对手强大的成本强加,将对方拖垮。
倪峰表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过程中,相当大程度上还会依赖上述路径,同样也会制造一个战略正面,而台湾问题就是战略正面最突出的部位。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开启的背景下,台湾问题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了跟1972年以后完全不同的、很重要的变化,因为台湾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的统一,还可以搅动中国全局和内政。台海将成为美国各种战略聚集的一个重要方向。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振广表示,两岸关系现在已经陷入了对抗的螺旋,台海安全的风险大幅度升高。两岸关系下一步将进入全方位斗争阶段,包括意识形态斗争、舆论斗争、军事斗争、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这将是未来较长时期的主旋律。
至于两岸何时能够走出对抗,李振广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曙光,“在对抗时期内,两岸不出现擦枪走火就已经很幸运了。”
李振广表示,解决台湾问题、改变美国70年来主导亚太大格局的框架,需要提高中国的实力,此外,还需要提高中国的魅力,“如果实力和魅力能够融合起来,相信将来台湾回归后建构的秩序的稳固性将会大大提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汪小平谈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遏制法理“台独”:
第一,探索研究国家统一理论,研究“一国两制”方案的理论基础,特别是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上面,解释和阐释“一国两制”势在必行。推行“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可以打消台湾岛内目前的认识盲点,正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实。
第二,大陆需要展现力量吓阻外部干涉。外部因素一直是法理“台独”的主要支撑,一方面,国家要展现全国人民对国家统一的决心和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的意志,迫使外国干涉力量知难而退,阻止美国不断对台湾传递错误信息。另一方面,要利用外宣讲好中国统一故事;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让世界明白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是亚太和平的保障与发展机遇。巩固对外关系是打消“台独”挟洋自重的法宝,也是争取祖国统一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