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如何实现用雪自由?官方答中评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海涵)12月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新筹办进展以及延庆、张家口赛区筹备情况。会上,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赵文锋就冬奥会雪务保障情况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
中评社记者提问说,雪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的基础,有报道认为,本次冬奥会举办地雪量偏少,冬奥会赛事顺利举办要大量依靠人工造雪,但是人造雪可能影响环境,并对居民用水带来影响。请问对此怎么看,北京冬奥会如何科学绿色实现“用雪自由”?
于波表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从11月15日已经开始正式造雪,预计到明年1月中旬能够完成造雪的任务。延庆赛区在整个造雪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元蓄水、循环用水、科技节水,确保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又不会对区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具体给您介绍几个情况:
一是多元蓄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优先利用收集储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延庆地区降水量充沛,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累计降水量739.9毫米,比过去5年平均降水量508.3毫米多了231.6毫米。另外,今年11月6日,北京迎来了今冬的初雪,延庆冬奥赛区降雪量达到19.5毫米,属于暴雪级别。另外,赛区还建设了三座塘坝和蓄水池,总计可以蓄水约18万立方米,最大限度地存蓄地表水用来造雪和绿化养护等。除了天然降水之外,造雪另外所需要用的水由区域内的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联合提供。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冬奥会赛时需水量仅占延庆地区现状用水量的1.6%,占延庆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千分之四,多元蓄水,充分保障了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水的需求。
二是坚持循环用水。整个延庆赛区在建设规划、工程管理、生活利用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节水的措施,一方面,融雪水通过赛区内的沟道汇流收集到一座塘坝内,用于下一个雪季的造雪和平时赛区的绿化养护等,从而形成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赛区内还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作为冬奥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达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厕所冲洗等,循环用水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坚持科技节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通过对气象等情况的实时监测,选择最适宜的条件下启动造雪机,并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赵文锋介绍说,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降雪量多少,冬奥会所有的雪上项目竞赛场地均需人工造雪以保持雪地形状,确保参赛运动员拥有相同的比赛条件。
赵文锋表示,张家口赛区所在的崇礼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典型山地气候特征。受地形影响,崇礼区降水量明显大于周边区域。我们通过收集地表径流、雪融水等举措,有效保障了造雪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特别注重涵养生态水。统筹推进冬奥筹办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涵养水源。崇礼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申办之初的52%增长到现在的67%,特别是赛事核心区,绿化率已经超过80%。崇礼城区和冬奥核心区降水量,分别从458毫米、677毫米增长到今年的537毫米和730毫米。11月初,张家口普降大雪,冬奥核心区最大降雪量达到26厘米,为雪务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是特别注重用好地表水。冬奥核心区生态环境好、地表径流水资源丰沛,我们在云顶场馆群和古杨树场馆群建成了露天蓄水池、地下雪融水收集池和小景观湖11个,总蓄水量达到了53万立方米。尤其是古杨树场馆群,区域地表径流日动态补水量达到了1.3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和现有蓄水可完全满足场馆造雪需求。
三是特别注重科学节水。两个场馆群均采用了高效节水的人工造雪装备和智能化造雪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动态变化保持最佳造雪效率,可节约造雪用水20%左右。同时制定了适时储雪方案,设置储雪点72个,计划储雪28.8万立方米,进一步减少造雪用水消耗。同时,我们也注重人工增雪,组建专业团队,根据天气和云系条件适时开展增雪作业,全方位、多渠道保障赛时用雪需求。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 海涵)12月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就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新筹办进展以及延庆、张家口赛区筹备情况。会上,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河北省张家口市市长赵文锋就冬奥会雪务保障情况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
中评社记者提问说,雪务保障是冬奥会筹办的基础,有报道认为,本次冬奥会举办地雪量偏少,冬奥会赛事顺利举办要大量依靠人工造雪,但是人造雪可能影响环境,并对居民用水带来影响。请问对此怎么看,北京冬奥会如何科学绿色实现“用雪自由”?
于波表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从11月15日已经开始正式造雪,预计到明年1月中旬能够完成造雪的任务。延庆赛区在整个造雪过程中始终坚持多元蓄水、循环用水、科技节水,确保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又不会对区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具体给您介绍几个情况:
一是多元蓄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优先利用收集储存的天然降水、地表径流等作为人工造雪的水源。延庆地区降水量充沛,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累计降水量739.9毫米,比过去5年平均降水量508.3毫米多了231.6毫米。另外,今年11月6日,北京迎来了今冬的初雪,延庆冬奥赛区降雪量达到19.5毫米,属于暴雪级别。另外,赛区还建设了三座塘坝和蓄水池,总计可以蓄水约18万立方米,最大限度地存蓄地表水用来造雪和绿化养护等。除了天然降水之外,造雪另外所需要用的水由区域内的佛峪口水库和白河堡水库联合提供。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冬奥会赛时需水量仅占延庆地区现状用水量的1.6%,占延庆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千分之四,多元蓄水,充分保障了高山滑雪中心造雪用水的需求。
二是坚持循环用水。整个延庆赛区在建设规划、工程管理、生活利用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节水的措施,一方面,融雪水通过赛区内的沟道汇流收集到一座塘坝内,用于下一个雪季的造雪和平时赛区的绿化养护等,从而形成了造雪用水的内循环,最大限度节约保护水资源。另一方面,赛区内还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作为冬奥配套的市政工程设施,达标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以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厕所冲洗等,循环用水的措施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是坚持科技节水。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通过对气象等情况的实时监测,选择最适宜的条件下启动造雪机,并根据外界环境动态保持最佳的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