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走出抗疫怪圈

  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网评:走出抗疫怪圈

  来源:大公报  作者:龙眠山

  变种病毒Omicron本地确诊个案持续增加,社区存在多条隐形传播链,第五波疫情不断扩大。面对严峻形势,特区政府除了要强化一系列疫情防控举措外,也要积极完善既有抗疫机制。只有真正筑牢防线,香港才能走出周而复始的抗疫怪圈。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公布一揽子抗疫举措,包括:所有幼稚园及小学暂停面授及学校活动、降低科兴疫苗接种年龄至5到11岁、疫苗接种中心增至14间,以及推出第五轮抗疫基金等等。这些措施都回应了当前抗疫最迫切之处,例如解决“长者打针难”及“儿童无针打”问题,而受疫情冲击最大的食肆、旅行社等行业,有望在政府支援下渡过难关。

  特区政府从善如流,应对新一波疫情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展现了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值得肯定。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香港抗疫并非尽善尽美,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方面仍然存在未填补的漏洞。

  实际上,无论是又一城“望月楼”群组还是其他个案,都有人承认没有扫“安心出行”,都有无法联络的密切接触者,甚至连具体出席活动的人数都难以确定。同样的问题,过去四波疫情已一再出现,这足以反映出问题的关键。靠自律扫码是靠不住的,欠缺自动追踪功能的“安心出行”也无法令人安心。抗疫需要自律和他律兼备,而以健康码取代“安心出行”才是长远的出路。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全民检疫、有效追踪、妥善诊治的恒常机制。

  香港抗疫之路反反覆覆,面对内地现成的抗疫经验却扭扭拧拧,根源在于过分强调香港特殊性,教训深刻。愈来愈多市民认同香港需要借鉴内地经验,特区政府也采取了积极举措。当香港最终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抗疫机制时,则不论外围疫情如何变化,都可以沉着应对,所以必须调整抗疫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