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北京日报评论道,接诉即办,首在“接”,重在“办”,鲜活的治理经验,都是一线工作者事无巨细“办”出来的,其成长经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表达。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接诉即办工作机制的鲜明特色。这种强大行动力的背后,是党建引领与协力共治的同频共振。当“群众的获得感”与“干部的成就感”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城精治也就有了坚实的依托。

  历经“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主动治理”三个阶段,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迎来3周年。3年来受理群众反映3134万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89%,满意率从65%提升到92%,鲜活数据背后是一条热线所撬动的城市治理革命,昭示着北京对“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的坚定回答。

  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接诉”,完善了广大市民直接联系政府、快速表达诉求的渠道;“即办”,明确了不同治理主体即刻响应、向前一步的责任。在热线的串联下,基层治理迅速找到抓手,大大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三年间,随着治理经验愈发充实,治理姿态也更加主动。在大数据等科技化、精细化、智能化手段的辅助下,民生琐事不再是“一事一议”,而是举一反三;问题处理也不再是“割韭菜”,而是自我加压,争取将老大难“拔根儿”。

  接诉即办,首在“接”,重在“办”,鲜活的治理经验,都是一线工作者事无巨细“办”出来的。作为超大型城市,传统“条块分割”之下,“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现象客观存在。针对现实痛点和治理盲区,接诉即办通过不断在“办”中改、“办”中推、“办”中完善,逐步形成了“首接负责”“向下赋权”“双向派单”等系统机制。“权随事走、人随事调、费随事转”,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担当作为的意识也迅速被激发出来。防汛形势严峻,基层干部从群众利益出发灵活施策,“该停就停”将极端天气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社区停车难,基层干部主动召集各利益相关方,摆事实讲道理规范停车秩序;疫情起伏,基层干部积极换位思考,挑起采购送药等“杂活”,守护市民生活无忧……当“群众的获得感”与“干部的成就感”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大城精治也就有了坚实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