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情及品德教育 改革课程提高水平

(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12月17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如何改变本港教育“千疮百孔”的现状、培养人才为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贡献力量等,是港岛西选区候选人普遍关注的议题。

  “质量并重的优质教育是提升社会质素的基石。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学制以来,特区政府的教育开支逐年增加,但出现教育资源投放与教育成效不成正比的情况,香港教育问题可谓‘千疮百孔’。”新民党叶刘淑仪感叹,黑暴乱港期间,校园出现仇警教材,教师散播仇恨言论,师生身处暴乱现场,警方更在大学校园发现大量汽油弹、有毒易燃化学品、弓箭等,实在令人心痛。她认为,新高中学制带来的课程去中国化、国情教育失效、价值观扭曲、守法意识薄弱、教师过分政治化等问题,为全港社会敲响警钟。

  叶刘淑仪指出,要改革课程,提高学术水平,加强国情及品德教育。对于教育局日前已将问题最多的通识科改革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她认为方向是正确的,但教育局更需要加强品德教育、中史教育、国情教育等,鼓励学生修读典籍,提升人文素养,更深入了解国家的发展,增强国民身份认同感。

  谈及授课教材缺乏监管、教师队伍整体质素有待进一步提高,叶刘淑仪表示,必须重新审视教科书出版的审批流程、标准等,确保教材内容方向正确、水平达标。要加强面向教师群体的培训,扩阔教师视野,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亦要追究违法违纪教师。她建议要求教师宣誓效忠香港特区,避免将个人政治立场、极端思想等灌输给学生,真正回归专业操守。

  加强科研人才培训